园博园之“巡视永定河御制碑”
多次进园博园,才算对这么个大园,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要不是,我第十一次去补拍一些景观,也还真不知道有这块碑!这块碑在园博湖南边的环路南,北京园北边的草坡上,近路边,但又不近,而有没有通道,因此,不注意,很容易错过。纵观全园,刻石确实不少,但“碑”只有一块,是乾隆皇帝两次巡视永定河御制碑。有人说此碑原在石景山永定河东岸庞村的北惠济庙中,园博园建成后,这座碑被放到了这里。但从碑文内容上看,不像是那块!有人说真碑在石刻博物馆,也就是五塔寺,但今年我去了三次,都在整理修缮,没开放。虽有多年前的照片,但那时,只是拍景,虽有碑林,但没有细拍,因此,也没对上号!
本人对文字还是知薄学浅,尤其是乾隆爷的行草,更是不相识。不知这位乾隆爷,虽写行楷,但也常用康熙字典上都没有的“异体字”,让人不好查辩!因此勉强读写下来,猜的字,点红以示。难免有一些不当之处,有个别的字实在查不出来,也不好妄加猜测,只好用一个小方块代之了。
绿草茵茵,无路通到碑前:
不过,这碑确实很雄伟:让人见了,“见不释眼”!
碑正面:盘龙雕刻十分精致!
正面碑座影:
碑座东面影:
碑座背面影:
碑座西面影:
正面碑首:上有“御制”彖书
碑身高大,我的相机只能分节拍下:
碑文如下:
水由地中行行其所无事要以禹为师禹贡无堤字后世乃反诸祗惟堤是贵无堤免
冲决有堤劳防略若禹岂不易今古实毕势上古田庐稀不与水争利今则尺寸争安
得如许地为堤已末策中又有等次上者□其张归漕则不治下者早加高堤高河亦
至□之筑宽墙于上置沟渠叶行险以侥幸几何其不脍馈胡不筹疏浚功半费不赀叶
因之日迁延念久念难试雨日阅永定大率痛在是叶无已相咨询为补偏投弊下口
赂更移取其趋下易培享或可为加高汝切忘多为减水坝止可杀涨异取土于河心
印寓疏淤义河中有居民实非久长计相安姑弗论宜禁新添寄修理尔其费大端吾
略示卓乾管臣流束正烦计议隐隐闻南河与此无二致来临先怀忧永言识吾意
乾隆庚午春三月阅永定河堤因示直隶总清方观承之作
碑背碑首:同样彖文“御制”:
背面碑身:
永定本无定竹箭□浊湍长源季塞外两山来其间挟沙下且驶不致为灾患一遇沪沟
桥平衍渐就宽散漫任所流停沙每成山其流复他从自古称世乾所以疏剔方不见纪
冬官一水麦虽流之时灾大田因之创筑堤
圣人哀民喜行水属之淀荡漾归清川其初非不佳无奈历多年河底日以高堤墙口以穿无
正改下流至今凡三迁前岁所迁口复叹门限然大吏请予视蒿自徙忧煎我无禹之能
况禹未治旃讵云其可再不过为补偏下口依汝移目下庶且延复古事更张寻思有
所难
乙亥暮春阅永定河作
永定河古所称一水一麦之地康熙三十二年始事筑堤而下流入淀挟沙易淤故下口数
从康熙年间由柳泛口雍正年间由三角淀近年改由水窖今复渐淤总替方观承建议
移下口于北堤之东回亲险视诗以记之乾隆御笔
碑西侧影:
碑东侧影:
碑后是浓密的树丛,无法拍个全影:
碑边说明:
如果说真碑在石刻博物馆,那么这里应该有!一旦五塔寺开放,一定去核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