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伸展功十二式全套动作分解(一) 大兴木土 2022-04-27 [图片]
第一式 颈项式 峨眉伸展功·要义
峨眉伸展功是张明亮根据自己长期的练功体验,在多年教授峨眉十二庄、二十四节气导引术、诸仙导引法以及少林达摩易筋经、武当太极功九圈十三式等传统导引术的基础上,结合了佛家禅修、道家静坐以及印度瑜伽的理论和方法,逐步总结提练出的一套深入浅出、简便易学、层层递进的内功导引术。
峨眉伸展功是以中医形、气、神理论为主线,以导引炼形配合吐纳炼气、存思练神为手段,以脏象、经络学说为根据,以明了气脉内景进而达到身心合一为目的,是一套身心并练的导引养生术。是学习中医、实践内功的必修功法,更是许多慢性病患者康复和保健的有效疗法。
中华文化
颈项式主要是头部和颈项部的练习。头为诸阳之会,是人身阳气最集中和最旺盛的地方,所以这一式的锻炼,不仅仅对头部,其实对全身气血的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和调节作用,长期练习本式,还可以起到防治颈椎病及多种头、肩、臂部疾患的作用。
动作分解 1、左右平转 2、左右侧倾 3、前后屈伸 4、左右绕环 保健功效 1、畅通任督,调和气血 2、抻拉颈项,美化线条
3、防治颈肩部疾病 重点提示 1、在做这一式动作的时候,身体始终要保持中正,肩部及肩部以下部位尽量保持不动和放松。
2、动作要以伸展为主,但要根据习练者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太用力,速度也不可太快,更不要太多用意,防止气血上升到头部太多,而出现头晕等身体不适的情况。
第二式 肩肘式 峨眉伸展功四字要诀之一(大) 大——让气血畅达全身
大,是指在练习伸展功时,所有动作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大幅度,确切地说就是接近动作幅度的最大极限。当然,每个人的极限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每天练习的极限也不同,只要掌握好自己的动作幅度的极限就可以了,切不可蛮力冒进。在保证完全、避免肌肉拉伤的前提下,将动作幅度做到最大就好了。
大,是伸展功的第一步,就是要尽力伸展,先不要考虑放松的问题,只有将身体各个部位都伸展开了,气血才能顺利地通过,也才能将气血更好地运送到全身各处,甚至毫发末端。峨眉派古传口诀曰“圆空法生”,只有大才能圆、圆才能空、空才能通、通才能泰(健康)。
中华文化
肩肘式主要是肩肘部的练习。肩关节是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是人体与上肢链接的枢纽,也是上肢三条阴经与三条阳经的必经之处,所以不仅是中医、针灸诊治疾病的重要部位,也是气功、导引、太极武术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个练习部位。本式练习,是对肩部最直接、有效的基础练习。常做肩部功法的练习,不仅可以促进手臂阴阳经脉的气血运行,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同时还可以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
部分动作预览
1、合掌点肩 2、前后开合 3、上下伸展
4、前后绕环 5、伸臂还原 保健功效
1、开肩展臂 2、丰胸美肩
3、提高心肺功能 4、防治颈肩部疾病 重点提示
1、两臂伸展皆以两掌中指带动。 2、两肘动作皆以肩为轴,以肘为点。
3、屈肘点肩后,以肘带动肩关节做伸展及环绕动作时,两中指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第三式 腕指式
峨眉伸展功四字要诀二(慢)
慢 在缓慢中达到身心合一
慢,是指在练习伸展功时,所有动作的速度一定要缓慢。每一个动作都要慢慢地、匀速地完成。这样的练习方法不仅有利于精神集中、凝神入静,而且更有利于引导体内气血的运行。
伸展功“慢”的练习,除了练习“形”的作用之外,还有等候最慢的“气”的到来的意义,并且能够使最快的“心”慢下来,可以逐步使形、气、神三者协调统一,进而达到健康、快乐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华文化
腕指式主要是针对手腕和手指的练习。根据手臂阴阳经络的分布及归属以及五指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而腕关节是控制手臂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关节部位,同时腕关节周围又分布有很多重要的经穴,所以腕指式的屈伸、松紧、绕环的练习以及经常对十指分别进行锻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刺激这些经穴,起到调节和控制手臂经脉气血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增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生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养生祛病、增进身心的健康的目的。
部分动作预览 1、屈指握固 2、前后绕环 3、伸指还原
保健功效 1、改善末稍循环 2、疏通手臂阴阳经脉
3、刺激原穴 强壮脏腑
4、防治脑病 5、防治手臂部疾患 重点提示 01
动作中,尽量用上肢最远端的点,如中指指尖带动伸臂外展、内合的动作。 02 握固绕环时,两臂尽量保持不动,并与肩相平。 03
在屈指握拳、伸指成掌的动作中,五指要依次用力屈指或伸展,身体的其他部位要尽量放松,尤其注意面部、牙齿、腹部不要用力。
第四式 摇头摆尾式
峨眉伸展功的四字要诀之三(停) 停——等候“气”的到来
停,在这里的主要意图是“候”,是指在伸展功练习过程中,当动作做到最大幅度时,要稍停顿,保持3?5秒,不能在上一个动作刚到位甚至还没到位时就开始下一个动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速度缓慢,若动作太快,则气血不能充分到达,所以动作不仅要慢,动作至极还要停顿,以等候气的到来。
“慢”和“停”的方法,给气的运行与变化、气血的交汇与融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而“大”的方法则为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如此长期练习,自然气血调和、经脉畅达,也才能够逐渐明白伸展与放松的真实含义,以及大、慢、停口诀的妙用之处。
中华文化
摇头摆尾式是一个全身练习的动作,有颈项的伸展,有肩的伸展,还有手指的练习,相当于前面三个动作的综合,是一个强度较大的动作,在整个伸展功中也是一次运动的“高峰”。这个动作可以伸展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是抬头、掉尾和摇头摆尾的动作,能使全身二十部经脉通畅调和,还可以沟通任、督二脉的经气,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以及补肾壮腰的作用。
部分动作预览 1、叉手托掌 2、伸展胁肋
3、俯身按地 4、摇头摆尾 保健功效
1、壮腰补肾 延缓衰老 2、疏肝利胆 调畅情志
3、伸展全身 疏通经脉 4、防治腰背腿胁部疾病 重点提示
1、初学者,动作要大,两掌上托时,下颌微内收,双臂向上并略向后伸展,体会手臂、肩背和伸展的感觉。
2、动作熟练之后,在伸臂托掌时,试着只做两掌与两足“两点”的对拔拉伸,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不要主动用力。
3、身体向后弯曲时,体会对侧胁肋及身体伸展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弯腰的练习。
4、身体前俯动作过程中,依然保持抬头且两膝伸直的状态。
5、摇头摆尾动作时,双手与地面的位置保持不变,且双腿保持伸直、头部尾闾上翘、腰部下凹的姿势。
第五式 旋腰式 峨眉伸展功的四字要诀之四(观) 观——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观,就是“返观内视”、观察、体会的意思,属于调心、炼心的方法,是所有修炼功夫的核心与重点。对于伸展功的练习而言,在动作及肢体伸展的功夫逐步熟练之后,就要开始慢慢加入“观”的方法,也就是在伸展功的练习过程中,要静静地观察、体会,这些动作对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有怎样的影响与反应?对自己的呼吸、气息有怎样的影响?对自己的精神、情绪有怎样的影响。
中华文化
旋腰式是腰的一个专门练习的动作。腰者,一身之要也。它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部位,人体的屈伸俯仰皆由此出。此外,“腰者,肾之府”,而肾主骨、主力,腰部承载着全身的重力,又经常因外界风寒所客或内因肾气劳损,而使筋脉拘急、动摇转侧不遂,发而为腰痛的症状和疾病,长期习练本式,可以使整个脊柱及腰部得到大幅度的伸展,有助于提高腰部及脊柱的运动功能,对于很多背部、脊柱、腰部和腿部的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部分动作预览
1、水平左转 2、水平右转 保健功效
1、调带脉开合 促气脉升降
2、强壮腰脊 减脂防疾
3、防治背脊腰腿部疾病 重点提示
1、左右转动时,身体应保持正直并始终围绕身体的中轴线水平转动,不可前俯或后仰。两脚保持不动。
2、动作要次第分明,先一字势,再水平转动,最后呈扭抱转动的姿势,返回时则先恢复呈一字势,然后再水平转动回到正前方。
第六式 胁肋式 导引的含义 导引
古代又称为“道引”,概有循法、循道而引之意,“导”有疏通、宣导、引导之意,“引”有伸展、引而使之、引领、带领之意。按照古代著名的养生家、医学家、道学家抱朴之葛洪先生所言“知屈伸之法者,则为导引,可以难老矣”。意思是说:导引,就是通过主动的、系统的、合理的肢体屈伸运动,有目的、有意义地引导、调节和控制体内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祛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它是一种简单的、速效的、直接的,且没有毒副作用的健身祛病、保健养生的方法。峨眉伸展功就属于一种典型的导引术。
中华文化
胁肋式主要是伸展我们身体的侧面,尤其是胁肋部的伸展练习。胁肋为肝、胆经所主,所以肝气不舒常见两胁胀满、疼痛。胁肋也是人体最缺少锻炼、最薄弱、最容易隐匿疾患的部位,所以常做伸展胁肋的练习,可以起到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伸筋止痛的效果。此外,根据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前面属于阴,后面属于阳,而人体的侧面介于阴与阳的中间,属于半阴半阳,所以胁肋式的练习,就是要尽量地保持和维护阴阳的平衡,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部分动作预览
1、伸展右胁
2、伸展左胁 保健功效 1、疏肝理气 调肝解郁
2、美化腰身 强健胁肋
3、防治腰胁肩部疾病
重点提示 1、贴于后背的手掌的部位,可以先低后高,逐渐增加幅度及难度。
2、两臂的伸展,都要以中指指尖引领,使手臂的伸展充分而不用拙力。
3、身体的侧弯,要以左肘的肘尖带动,且侧弯时,整个身体尽量保持在同一垂直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