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史圣域”-------司马迁祠

(2022-04-09 15:44:00)

“文史圣域”-------司马迁祠

29日上午8时许,我们一行4人便前往韩城市南的芝川镇进谒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始建于西晋永嘉310年),此后,宋、元、明、清历代曾多次对司马迁祠进行修葺扩建。它依山而筑,自坡下至顶端,逐级抬高,层递而上,东临黄河,西枕梁山,南俯古魏长城,芝水萦回祠前,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韩城芝川镇司马迁祠墓是全国唯一一处缅怀和纪念史圣司马迁的圣地,被称为“文史圣域”。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司马迁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上书“高山仰止”四个大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之情。牌坊背面书“既景乃冈”四个大字,既赞誉司马迁发愤著述,又勉励人们像太史公那样坚持正义,奋发有为,不断进取的精神。由此拾级而上,又有砖砌牌坊一座,上书“河山之阳”, 《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之意,点明司马迁少年时代曾在黄河与梁山之间的广阔土地上从事耕牧劳动。沿级99级台阶(古代以“九”为尊,象征吉祥,也象征永久之意,故台阶99级,意在表彰司马迁品德之高洁,精神之可贵),后即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上书“太史祠”三个大字。庭院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祠里有献殿、寝宫两套主要建筑。献殿为敞厅,是祭祀时陈列祭器、供奉礼品及致礼的地方。走进献殿,一幅醒目的楹联映入眼帘:“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殿里陈列着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至今大小65块石碑,保存了北宋以来历次翻修太史祠之碑记历代人墨客凭吊吟咏之作的石刻,诗文雅健,书法挺秀。最早的碑是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韩城知事李奎所立的石碑,碑文“荒祠临后土,孤冢压黄河”。献殿之后是寝宫,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正中有一尊宋塑司马迁全身坐像,方脸长须、两眉入鬓,双目炯炯有神,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显示出刚义不屈抱负超凡的气概!寝宫为司马迁墓,西晋年(310,汉阳太守殷济为司马迁修墓建祠始,宋、金、元、明、历代曾多次进行保护修葺,至今完好。墓为青砖裹砌蒙古包,高3.08米,周长18米,为元所修。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人称“五子登科柏”。墓前竖立着一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