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祖国陆路边陲之四十一新疆克州乌恰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行游祖国陆路边陲 |
2019年8月10日凌晨一点半钟,我开车上了吐鲁番至阿克苏的高速,发现入口打开,收费员挥手让我开过,说的什么话也没听清。来到阿图什高速公路出口,才弄明白高速不收费的原因,因为明天是穆斯林古尔邦节,从8月10号零时到8月13号24时放假,全区高速公路免费。
阿图什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这个地区曾多次发生过地震,如1985年8月23日乌恰县发生7.4级地震,县城被毁;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发生6.9级地震。阿图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赛福鼎·艾则孜的故乡,现有人口24万,城市街道建筑较新较多,给人一种清洁整齐、安宁舒服的感觉。我开车在市区转了一圈,原打算上高速去天门景区,没想到天门景区离吐尔尕特口岸只有5公里,我直接去了吐尔尕特口岸。
吐尔尕特口岸原在乌恰县托云乡的吐尔尕特山口,海拔3795米,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州接壤,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近代修建有中亚到喀什的道路,为中俄、中苏民间贸易往来起到重要作用。1983年12月口岸重新开放,1995年考虑到吐尔尕特口岸自然条件艰苦等因素,将口岸内迁至办公条件更好的乌恰县托帕镇,还叫吐尔尕特口岸。
我由吐尔尕特口岸出来准备回阿图什,看到路标上写着到乌恰43公里,那里还有个伊尔克什坦口岸,我就向乌恰县开去。到了伊尔克什坦口岸,我向边防人员打听才知道伊尔克什坦口岸原称为斯姆哈纳口岸,位于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是中国最西边的一个口岸,与吉尔吉斯斯坦吉奥什州相邻。现在的伊尔克什坦口岸联检楼是为了方便过往人员和贸易商人,在此办理相关手续,人员车辆过关检查还要到距此115 公里的伊尔克什坦老口岸。
我见今天的时间安排宽松,又见通往老口岸的公路上车辆不断,就想开到老口岸看看“西陲第一哨”边防哨所。开进去20公里,道路两旁是红褐色的山体,皱褶层层,坑穴累累,奇形怪状,令人叫绝,这里是天山南脉与昆仑山的结合部。又见路标上写有康苏镇,估计这里靠近边境,小镇一定是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就开进镇来。
康苏镇地下矿藏丰富,有煤、铅、锌、铜,以采煤为主,还有水泥、火电、矿山机械、建筑材料等厂,是自治州主要的工矿区。康苏镇矿区的煤矿、有色金属工业是前苏联在1958年援建的,最多时有上万人,现在还留有办公楼、宿舍楼、医院、文化宫等四十多栋苏式建筑。随着资源枯竭,人员外流严重,现有汉、维吾尔、柯尔克孜、回、俄罗斯等民族五千多人。因康苏镇地处边境,又是多民族聚集区,当地政府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俄罗斯风格的特色小镇。康苏镇里几乎看不到外地游客,就我两人在街上缓步游览,街旁闲坐的居民都投来好奇的目光,我四处走了一遍,没用上一个小时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