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祖国陆路边陲之四十新疆红其拉甫山口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行游祖国陆路边陲 |
由塔什库尔干到红其拉甫山口有185公里,红其拉甫海关、边检站、口岸管委会都设在县城通往边境的路口上。古时候,这里道路崎岖难行、人畜罕迹,玄奘由印度东归时,就在这寒冷异常、路途艰险的冰川涧道里驮象跌到河中淹死,自己也受到强盗的袭击骚扰。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巴友谊公路通车后,才结束了响彻几千年的驼铃声,崎岖的山道变成坦途。特别是1986年红其拉甫口岸对除中国和巴基斯坦外的第三国开放,使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
由塔什库尔干到红其拉甫大坂,海拔要上升1500米,越往上行越感到太阳穴阵阵跳痛难忍,蹿蹦的心脏也总像没有回到应在的位置。公路两旁没有人家、没有耕地,只能看到一群群在草地上奔跑的牦牛。
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冰雪大坂是中巴两国的边界,此时的内地还是盛夏季节,这里却是风雪弥漫、满山皆白。公路上那两块一米多高的界碑,朝着中国一方镌刻着鲜红的国徽,“中国”两个大字十分耀眼,这是1986年口岸正式开通时竖立的。望着高大的界碑,我忘记了瑟瑟寒风和飘飘飞雪,我把滚烫的面颊贴在冰冷的花岗岩石碑上,心里在想:伟大的祖国,我终于登上了红其拉甫,此时此刻我感到了您伟岸的身躯,感觉到了您心脏的跳动,您的盖世伟力令豺狼却步,您的疆域不容侵略者觊觎,您的优秀儿女为了您的完整和统一洒血捐躯,作为您的子孙是多么自豪和荣耀!
在红其拉甫,三伏天都飘雪花,一年中有八九个月是严寒肆虐的日子。当大雪封山、口岸关闭时,冰封雪盖的帕米尔如同冻实了心儿的冰坨,茫茫雪原,无声无息,而我们英勇的边防战士就在这寒冷孤寂中为国尽职。
在山口下几十里远的山坳处,是红其拉甫边检站前哨班驻地,营房是一辆绿色的铁皮拖车,战士们在这里为祖国放哨值勤。我让车停下,下车为这些最可爱的人拍照留念,将他们一身戎装的英姿,将他们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将风雪喀喇昆仑山拍照下来,作为永久的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