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动企业进步善于自我批判

(2023-10-22 19:39:17)
标签:

文化

时评

财经

情感

教育

带动企业进步善于自我批判

带动企业进步  善于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精神。我们提倡自我批判,但不提倡批判。为什么不提倡批判,因为批判是批别人的,多数人掌握不了轻重,容易伤人。自我批判是自己批自己,多数人会手下留情。虽然是鸡毛掸子,但多打几次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从“鸡毛掸子”到“自我批判。”鸡毛掸子,是一种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鸡毛掸子据说源于我国4000年前的夏代,当时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

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就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今天,欧洲、亚洲以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一种用高粱秆做的扫帚。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为了发展农业提倡种高粱,于是,高粱的栽植遍及美国。

有一天,美国一个老农夫需要一把新扫帚,他砍些高粱秆,用绳子扎了一个,既耐用又好用,于是大家争先效仿,开始用高粱扫帚,从而使美国出现了高粱扫帚制造业。直到现在,扫帚仍在应用。

在华为,任正非把“自我批判”比喻成用鸡毛掸子掸灰尘。其实自我批判不是今天才有,几千年前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泽东同志在写文章时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都是自我批判的典范。

没有这些自我批判,就不会造就这些圣人。在中国的商业领袖中,任正非是极少始终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正如任正非对华为干部所说的话:将军如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永远不会成为将军。

近日,一条“任正非被华为罚款100万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份罚款文件由任正非本人签发,针对的是部分经营单位发生的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是对华为高层的自罚,其目的是要带动全体员工开展自我批判,从而推动华为提高经营质量。

有人说,对于任正非来说,100万元不过是九牛一毛,这是华为在变相炒作。也有人说,华为一贯不愿意炒作,任正非对于媒体的追逐更是一直低调应对。不论人们有如何不同的解读,因为企业存在管理问题,“一把手”就自罚百万元并公之于众,这样的案例还是十分鲜见。从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到企业家所展现出的自我批判精神,这正是当下企业界欠缺的,值得赞赏。

敢于把问题揭示并公布出来,需要正视问题、纠正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很多企业经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包括华为这样的通信巨头在内,都难以避免管理中的差错或者滋生大企业病。正如当下人们对“灰犀牛”的定义,可怕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对问题视而不见。

在规模壮大、实力变强、行业地位逐步提升甚至成为行业巨头的过程中,企业家应当不改初心,坚持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正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企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能力,而不是在已有业绩的光环中自我陶醉。

对于企业家来说,善于自我批判才能带动企业进步。改革开放初期,张瑞敏在职工“心疼”的眼泪中,砸掉质量有问题的几十台冰箱,这种对于质量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成就了海尔全球家电行业翘楚的地位。

在今天诸多商业领域愈加同质化的竞争中,对质量的苛求、对诚信的推崇,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任何对于质量和诚信的姑息迁就都可能遭到消费者的背弃。当前,技术变革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家只有以自我批判的精神来迎接和应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曾经在胶片相机时代占据领先优势的柯达公司,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却因为担心冲击胶片业务,雪藏了数码相机技术,最后错失了数码相机产业良机,并被时代所淘汰。可以说,今天拒绝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很可能明天就被市场拒绝、被市场淘汰。

自我批判从企业家自身做起,需要莫大的决心。无论是任正非被罚款,还是张瑞敏当年砸冰箱,目的都是用企业“一把手”的态度告诉大家,公司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光嘴上说说不行,必须拿出实际行动。

企业战略制定得再好,执行中如果出现偏离,犹如导致“千里之堤”崩溃的“蚁穴”。面对种种“偏离”甚至错误,如果只是推诿或掩盖,问题将会越积越大,制约企业下一步的决策和执行,甚至影响企业生存。

企业家带头开展自我批判,是要给每个岗位每个人传递一种正确的导向,及时纠正偏差,防止更大的背离。正因如此,被罚款的任正非、砸冰箱的张瑞敏才能带领华为和海尔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任正非认为人性同时具有两面性,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需要一推一拉的合力不断推进组织进步。华为内部有两份报纸:《华为人》报和《管理优化》报,这两份报纸的视角完全相反。

《华为人》报,着眼于人性追求进步的一面(天使的一面)。在这里,会看到华为“好”的一面,比如拿下哪个大项目,客户表扬,员工持续奋斗,金牌员工的感想......不断释放标杆的价值,用的是“拉”的力量。

《管理优化》报,着眼人性惰怠的一面(魔鬼的一面)。在这里,会看到华为“坏”的一面,比如对客户态度恶劣,流程僵化,内部推诿,拉帮结派......通过曝光,轻则像鸡毛掸子不断地掸掉灰尘,重则像小锥子一样不断地在背后锥,发挥自我批判的价值,用的是“推”的力量。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戏称为“三句半”: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自我批判。

“以客户为中心”解决价值的获取导向问题,“以奋斗者为本”解决价值的评价和分配导向问题,“长期艰苦奋斗”解决大企业病的增长瓶颈问题,但是这三者在企业经营中经常跑偏,需要有一个纠偏机制,这就是任正非长期依靠的法宝:自我批判。

很多人担心华为在行业领先之后,会不会难以持续?我的观点是:只要华为人没有放弃“自我批判”这个纠偏神器,华为的增长就没有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