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法则之体抱一为天下式

(2023-09-02 06:45:23)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收藏

健康

圣人法则之体抱一为天下式

圣人法则之体  抱一为天下式

什么是圣人之道?什么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如何坚守其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人类认知自我、认知他人和认知世界的最高智慧、最好方法。可是普通人,可能并不知道怎么样做,才算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知道实现它需要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决现实的难题,需要配套的现实工具;解决思想认知的难题,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我们都不清楚实现它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又怎么运用它呢?

很多人虽然都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却不知道使用它的唯一正确方法是什么。那么圣人知道这个方法吗?他都是怎么做的?圣人都是怎么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呢?

其实,方法我们都知道,只是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一正确方法竟然是它?实现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把道德经反过来用,把易经反过来用。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者道之动”。我们把上一句话反过来用,就成了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一正确方法。抱持它、不抛弃它、不放弃它、不另寻他路,才能真正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也是那句话“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由来。圣人抱持的“一”,就是“道生一”的“一”,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就是我们透过现象所要看到的那个本质、那个整体。“万物”,就是代表局部、代表零散信息。

圣人怎么实现它呢?就是一边收集、整理局部和零散信息,一边归纳、总结其本质和整体形象。代表万事万物本质的“一”,往往没有现实的形体、没有真实的面貌。所以老子才会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就代表“一”;“阳”,就代表“二”;“气”,就代表“三”。把握“一二三”,就是把握万事万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就是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反过来使用。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这句话就是在说: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就是:孤、寡、不谷。“孤”,就是孤独,没朋友,没亲人;也就是没人爱,缺少爱。“寡”,就是“寡不敌众”,说明自己力量小,谁也打不过,总是被欺负。

“不谷”,就是没有谷物,没有粮食,没有吃的东西,就要饿肚子。人的本质就是:孤、寡、不谷。王公贵族们,如果能够抓住人类的这几项本质,如果能够真正关心、在乎甚至解决人们的这几项基本需求,他们就能成为长久的王公贵族。

你有没有发现,道德经的字义、词义和当代的字词意思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所差别的只是语法和行文逻辑、行文方式等。人们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人的本质应该是幸福、快乐、安康。

却不知道“反者道之动”。与“幸福、快乐、安康”相反的“孤、寡、不谷”,才是人类的真正本质。“幸福、快乐、安康”,属于人之“阳”;“孤、寡、不谷”,才是人之“阴”。自我认知的这一点点差别,就给我们理解《道德经》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人类拥有物质和精神。

人的“物质”,包括肉体和外在的一切物体、物质;人的精神就是人的灵魂。只是现阶段的人们还不确定:人的精神是什么,人的灵魂代表什么。也不明确人类的精神由什么组成,人类的灵魂具体指什么。

无论是关于人类精神的定义,还是对于人类灵魂的理解,都没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其实,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是由心灵世界与思想世界,这两大世界构成。

《道德经》就是关于人类思想世界、关于人类灵魂的论述学说。人类的思想世界,就好像当代的虚拟互联网世界。甚至比它还要高级的多。我们是把宇宙的整体与所有局部,包括宇宙的一丝一毫、一石一木,全部搬进人类的思想世界中。

换句话说就是:当你睁开眼睛看世界,世界就在你的眼中。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的思想认知世界。这等同于是在人类的思想世界中,重新创造一个宇宙。或者说是我们自己把现实世界分门别类地复刻进我们的思想世界中。

这和当代我们把现实中的一切感受、所有知识、认知等,全部搬进计算机互联网世界,是一个道理。老子《道德经》就是关于人类思想世界的较为完整的学说。他所论述的,有关于人类思想世界的建构、设想,可以等同于现实宇宙,也可以高于现实宇宙。

所以,人们才可以利用《道德经》中的道德、阴阳、有无、三生万物等理论,来映照现实世界、指导现实世界,甚至可以借以推测、推演在现实世界中尚且是未知的东西。

所以,“道”,最初来源于人,有人才有“道”。“道”,最初只存在于人类的思想世界中,老子创造了它。自从它诞生以后,“道”,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无处不在的东西,它既可以存在于人类的思想世界中,也可以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道”在思想世界拥有什么样的地位,在现实世界就会拥有同样对等的地位,甚至更高。每一个人都有思想,都有认知,“道”来源于人的思想、认知。既然“道”,诞生于人的认知,自然会留下人的烙印。

人的认知正确,就会走上正确地道;认知错误,就会走上错误地道。认知整体,就会走上大道;认知局部,就会走上小道。拥有“道”,就会成为人;失去“道”,就会沦为禽兽。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大家都是有道之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字本身就含有法律、法则、禁锢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被大地所禁锢,大地又被宇宙天空所禁锢。

那么人类就只能再创造出一个“道”来禁锢“天地”;而“道”,又被人类“自”以为“然”的东西所禁锢。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人类才有资格、才有可能,凭此遨游天地、征服天地。”

“道可道,非常道”。“常道”,就是构筑人类思想世界的最本源法则。万事万物都遵循它,也就是说“道生一”。只是,“道”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脱离了人类的掌控,已经等于甚至高于客观真理。“自”,也只包含拥有正确思想的自己,而不包含错误的自己、崩溃的自己。

人类如果还想重新掌控“道”,就需要重新掌控自我。包括重新认知自我的灵魂,重新掌控自我的灵魂。世界拥有物质和精神,人类拥有肉体和灵魂。

人类的灵魂世界,也就是精神世界,由两部分组成:心灵世界和思想世界。个体灵魂又分为魂和魄。魂住在心灵世界中,魄住在思想世界中。他们分别就是人的心灵、内心、心理,以及思想、认知、观念等。

人类的三大世界:现实世界、心灵世界、思想世界是重叠在一起的。在现阶段,在人类世界中,根本就没有关于灵魂的明确定义与表达。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才准确。

关于人的精神,我将会用“灵魂”一词,或者“魂与魄”,或者“内心与思想”来表达和代指。关于人的内心与思想,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它既没有现实的形体,也没有真实的影像。只有当它动起

所以,老子总结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就是,真正大智慧的人懂得天地间的真理,不会一味盲目去追求那些。正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人生在世,看似人人精明,事事都有自己的算计,可其实全是些人云亦云的盲从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