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性跳出陷阱

标签:
教育情感时评文化育儿 |
剖析人性 跳出陷阱
在每个人的思维当中,都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它们就像是一堵堵无形的墙,阻碍我们走向成功。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黑洞中,所能做的最好的决策,就是停止往下挖。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怪象,有些人踏实肯干,而且实力也很强,懂很多的人生大道理。但是呢,还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其根本原因,那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掉入了人性的陷阱。只有摆脱这些陷阱,才能活得顺风顺水。
决定一个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决定一个人层次的,不是他最出众拔尖的能力,而是人性低处的缺陷。很多时候,我们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其实是陷入了难以察觉的人生陷阱。
心理学上,有一种“羊群效应”。羊,是一种散乱的组织,总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可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狼和不远处有更好的草。羊群效应,本质是一种从众心理。
生活里面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街头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往天上看。于是呢,你也凑过去往天上看,然后问边上的人你在看什么呀?这边上的人回答,我也不知道呀,就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往天上看,那自己也就过来了。
这就是掉入羊群陷阱了,我们身处人群中时,就会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从而盲目跟风,失去思考的能力,那这种陷阱一般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里呢,都有一个领先者占据了主要的实力,那当整个羊群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盲从前行往往就会遭遇失败。这就是羊群效应陷阱。
《乌合之众》里说:“在群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极具感染性。”鸟笼陷阱讲:你有没有因为第二杯半价而买过很多喝不下的饮品呢?你有没有因为一张优惠券而去消费了并不需要的东西呢?有没有因为闲置的花瓶而重新购买了一束鲜花呢?这就是鸟笼效应在作怪啊,那这个鸟笼那本质上就是内心的欲望,在偶然获得一件东西后啊,我们总是会受制于惯性思维,继续去添加一些与之相关根本不需要的附属品。
那生活中啊,当我们拥有越多,其实反而越累,最终困在无形的鸟笼中无法自拔,被欲望驱赶。所以啊,我们只有摆脱没用的鸟笼不要做欲望的奴隶,那么才能真正的享受当下的生活。
狂热地跟风做一件事,如果没想清动机和缘由,那么,你极大可能,只是被口号收割的“韭菜”罢了。世间无数人,就这样中了生活的圈套,跳进了社会的坑。
从众很容易,那属于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从众却很难,需要一颗智慧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持续性的自律,造就了高手;间歇性的自虐,才是大多数人的现实。在飞速前进的社会里,充满了焦虑与压力,我们崇尚自律,希望自我改变。
有这样一个故事,因为父亲在公司被老板批评了,那回到家呢,便和妻子大吵了一架,怒气冲冲的妻子又对孩子发了一通无名火,这孩子心里面窝火啊,就把身边打滚的猫踢下楼给摔死了。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坏情绪传染力的踢猫效应,那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人的坏情绪一般会随着关系链传递下去,往往是由强者传递给弱者,最终最弱小的就变成了牺牲品。这就是踢猫陷阱,
就像故事中的猫一样,一个人,一旦生气动怒,恶言恶语,甚至是做出不理智的事,那就会产生各种恶果,痛苦和烦恼也会接踵而至。并且呢,这生气不仅仅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会因此而伤害别人。所以呢,学会好好说话,不生气,任何时候都能够心平气和的对待别人,对待自己。这既是一生的修养,也是自己的福气。
但是,却容易陷入一个盲目的“自律陷阱”: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知道该做什么,反正先忙起来再说。我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从没思考过,更好的自己是什么?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而决定这棵树能否参天的,却是播种前的那一刻。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用未来的愿景,规划好当下的目标,再付出努力,为之坚持。生活中称得上重大的事,和细碎的琐事,哪一个更花费我们的精力?令人意外的是,琐事占用我们更多的精力。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主动采取行动,琐事则是日复一日的被动重复。
其实,更多人会宁愿被琐事缠身,也不愿主动去思考重要的事情。只要没那么紧急,我们就有一堆理由不去面对它。陷入一团乱麻的琐事中,无法把时间腾出来聚焦重点,就陷入了专注陷阱。另外,事情越多,我们就缺乏耐心,更渴望即时性的满足。
想要跳出专注陷阱,需要我们经常检查自己:每天在屏幕前花多长时间?其中,有多长时间有用,有多长时间无关紧要?最浪费我时间的是什么?如何减少或消除对我生活的影响?怎样改变工作环境和日程安排,才能减少花在琐事上的时间呢?哪些坏习惯或不必要的会议妨碍了你?只有懂得拒绝,才能让你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专注于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才能实现倍速成长。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过早奔着“精于世故”去的人,最后也仅仅止步于世故,归于平庸。他们为了获得认可和奖励,会用表面的行为掩饰内心的动机,假装明白,然后用空洞搪塞你。你能指望他们以后有什么大的成就吗?不能。
太谙于世故的人,费尽心思,迎合别人,伪装自己,并不是真正的高情商。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而是德行具足后的虚心、包容、自信和格局。所有的高情商,背后都是一种善良。
盲目努力没有成效,停下就是进步。努力,似乎成为缓释焦虑的唯一方式。如何做出对的努力,让努力收到最大化的成果才是核心问题。盲目的努力,一边让人疲于奔命,一边让人看不到回报,最终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恶性循环。
保持谨慎思考,选择能够持之以恒的方向,才能形成阅历和能力的有效积累。很多时候,人生停滞不前,并非努力不够,而是内心的随波逐流,造成外在的发展瓶颈。毁掉一个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为了眼前利益一个劲打拼,最终彻底迷失自己。眼前的赛道,虽然触手可及;眼界之外,才有无限可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性的陷阱,横亘在前行的路上,有些错误,可能终其一生难以避免。而真正的聪明人,犯错后懂得及时止损,更能提前洞察到犯错的可能。愿你我都能不断精进自己,每一天都优于过去的自己。
刺猬陷阱:寒冷的冬季,两只刺猬紧挨在一起拥抱取暖,这样呢就会刺痛对方,但是分开一段时间又会觉得冷。于是呢又抱在一起取暖,这样反复尝试了几次后,终于找到了既能取暖又不会互相刺痛的合适距离。
这人和人交往也是如此,在生活中,要懂得分寸感,只有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适当的时候把自己当外人,才能够相处舒适。再好的感情也要建立自己的界限。那同时呢,不逾距别人的边界。那毕竟感情再好,如果说你不把自己当外人的话,这时间久了,肯定会有间隙产生啊。其实所有的感情破裂都是因为不懂得置身事外,别人的事你可以建议,但是不要指指点点,那唯有保持分寸感,这感情才能长久。
哲学家波普尔说:真正的无知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拒绝获取知识。而如何获得新的认识呢?证伪是一个不错的思维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要不断否定自己,重新建立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