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争斗

标签:
历史时评收藏文化星座 |
竞争与争斗
世人双方,竞争的目的在于共同促进,争斗的结果就是毫无意义的内耗。竞争是向上的不竭动力,是完善自我,实现民族自强的根本途径。争斗是一种被忽视的危害;无谓的争斗,是一个人最愚蠢的行为之一。
但是,生活与工作中的竞争,并不意味着不择手段,盲目地竞争只会使自己陷于孤立,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类没有团结与协作,怎么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争斗就是语言暴力,带来的是心灵创伤。语言也可以成为一把伤人的刀;一些话说出口,在你看来可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听者身上,就会变成一根根毒刺,深深地扎进对方的心坎里,就是能够拔出来,也会留下一个个永远不可愈合的伤口。
有些人,可能没有遇到过肢体暴力,但多多少少都会遭受过语言暴力。婚姻中的语言暴力,往往被人所忽视,但却不容小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心灵上的打击远比肉体上的打击更可怕,很难想象一个人在绝望到没有退路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竞争无所不在,压力也无处不存。只要你有所作为,只要别人对你有期望,你就会有压力,就要去竞争。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
竞争,不是狭隘的排挤,而是积极的参与,是认识他人,超越自我,是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竞争,虽然有时使人步履维艰,但它能使强者站得更挺,走得更稳。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竞争的内涵。
竞争是痛苦的,竞争的恐惧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知难而上,奋发图强,是竞争的必然途径;知难而退、消极颓唐,也是竞争中的不耻败类。成也竞争,败也竞争;有竞争,就有淘汰。当然,周瑜当年的那声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是多么的撕心裂肺、催人泪下。但时代不袒护弱者,对弱者同情与怜悯的过后是遗忘。
“逢人只说三句话 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自我保护,其实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智慧。做人再有本事,如果我们和一些喜欢勾心斗角,喜欢背后搞小动作的人斗,那么,吃亏的往往是我们,因为我们在明处,他们在暗处,有时候即使我们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惩罚了这些喜欢勾心斗角的人,但是,背后的隐患,却是难以消除的。所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做人再有本事,也别和喜欢勾心斗角的人斗。
一个人,事业上获得了某些成功,那么,其胆量就变得大了起来,话语权就变得多了起来。这时候,对身边一些看不惯的人,也开始指指点点的了。但是,在和人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就是再有本事,也不要和那些强横无理,做事喜欢铤而走险的人斗。
古人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如果我们仗着自己的本事,就和这些喜欢铤而走险的人“硬杠”,那么就很有可能上演“两败俱伤”的悲剧,终而得不偿失,所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做人再有本事,也别和喜欢铤而走险的人斗。
做人再有本事,也别和自己的亲友斗。在乡下,老人们常常告诫我们,如果发现兄弟相争的事情,这样的家庭,往往会被村里人看不起的。是啊,一个家庭,如果发生了兄弟姐妹为了一点利益反目成仇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家庭,必然会迅速地衰败下去,而周围的邻居,也会看不起这样的家庭了。而做人再有本事,即使自己拥有再大的话语权,和自己的亲友相处的时候,也要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的道理,遇到一点经济纠纷的时候,“让它三尺又何妨”。而我们的度量越大,就越能得到亲友的尊敬。
竞争是历史车轮的加速器,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主旋律;只有竞争,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当你实力不够的时,争斗是最愚蠢的攻势;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