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不争暗中取胜

标签:
教育时评文化佛学育儿 |
低调不争
暗中取胜
常常听人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以上这句话,是普通人认命的理由,却是成大器的人的智慧。深度分析一番,就会发现,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搞懂,什么是“必须会有”的,什么是“无法强求”的。抓住可以成功的,放弃注定不会成功的,体现了顺其自然、顺水推舟的大智慧。
有诗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诸葛亮和刘伯温,既是千古有名的帝师,也是无数人景仰和学习的楷模。特别是在“做人”这方面,刘伯温更是有他独特的见解。
做人,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日常的生活那么简单。或许,做人就是一门大学问,一门值得我们修炼一生的功课。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其祖辈与反对燕王朱棣的人有交往,遭到了抄家的祸害,仕途堪忧。就在人生设定了高度的时候,了凡先生拜访了云谷禅师,经过一番交流,人生豁然开朗,做了知县,还写了《了凡四训》,记录了人生、家庭发展的轨迹。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过不设限的人生,又能注重厚积薄发,命运就会持续走上坡路,这样的道理,对于想要改变命运的人来说,皆有重要的启发。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降临到这个复杂难测的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会遭遇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会经历什么。反正,每个人的未来,都蒙上了一层迷雾。
越是在迷茫的时候,越是要坚持这么一个原则:问心无愧。只要内心不愧疚了,对得起天地,对得起父母,那就此生无憾了。
处世,切不可不择手段,也没必要去害别人。要知道,所有的不择手段、祸害别人,都会成为自己未来“不幸”的根源。一切,皆是有因果报应的。
刘伯温有言:“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谓全福。”能够活在太平的人世间,跟山川湖海为伴,有点小事业,家庭也过得去,妻儿老小各尽其责,那就是人间之大幸大福了。
以往总是觉得,要大富大贵才幸福,住豪宅、开豪车,才幸福。如今才明白,“历经世间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对于现代人来说,幸福,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一家人都平安健在,每天都团团圆圆,那我们又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人情旦暮有翻复,平地倏忽成山谿。这人性和人情,都会在早上以及夜晚,发生明显的变化。哪怕是平地,竟然也会成为山谷和小溪。变化的人性,超乎了人之想象。昨晚,双方还是朋友,而今天,这两人有可能会成为敌人;昨天,他们还是合作伙伴,而今天,就有可能因为利益问题而反目成仇。
在人世间谋生存,最好的做法,莫过于保持“谨小慎微”的做人姿态,坚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做人理念。无论处于什么环境当中,最信不过的,还是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这就注定了有些人会作恶多端,而有些人会虚伪不堪。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有智慧的人,不觉得自己很有智慧,更不会将其显露出来,那别人看到你,也不会跟你斗来斗去,而是无视你,保持双方关系的和谐以及稳定。
人,为什么非要争夺那么多呢?又为什么非要斗来斗去呢?别人看到你有点成就,见不得你好,自然就会跟你争斗;反之,你选择低调隐忍,静而不争,往往就不会有人来为难你。
这个时候,你可在暗中积聚实力,闷声发财,也许更容易成功。低调不争,并不是软弱,而是选择避其锋芒,暗中取胜。
刘伯温说:“时未至而为之,谓之躁;时至而不为之,谓之陋。”时机还未到来,就盲目做事,这就太过于急躁了。时机到来了,依旧不去做事,这就有些犹豫不决,过分婆婆妈妈了。
一个人最好的姿态,并不是走极端,而是走“适中的道路。机会来了,就立马抓住,既不延迟,也不错失,反正一生有“度”。比如遇到赚钱的时机,就要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直觉去试一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看准了一个项目,可以去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出路就来了。
生活所缺乏的,永远都不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而是懂得“把握时机”的有度者。一个“度”字,恰恰就是人这一生所修炼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