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享乐当今软肋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贪婪享乐
当今软肋
贪婪享乐
当今软肋
在老一辈人眼中,一个人中年或晚年时,能够健康平安、满堂儿孙承欢膝下,是件非常幸福,和自然而然的事。可是,当今社会,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年轻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对于传宗接代,现代人没有以前那么执着了,他们多半顾忌更多,考虑更现实。
认为养育孩子成本高,投入产出比太低,认为生孩子、养孩子是受苦受罪的活。身为父母,出于爱孩子,和渴望有付出就要有回报的心理,太现实、太严重。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强悍的家庭经济做基础,谈何养育一个或几个幼小的生命呢?更别提能给到他优质的成长环境,和光明的前景了。
都指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优点,长大后能有出息,到老了还能陪伴自己,照顾自己。然而,现实很残酷,从女人怀上孩子那一刻起,肚子里的孩子,就成为了即将诞生的“四脚吞金兽”;父母两人,加上四位老人,除了要保证,以后自己的生活水平,不会大幅度下滑,还要考虑医疗、养老、还房贷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稍微长大一些,就要被迫套上“小夹板”——去各种兴趣班学习,过早的背负上沉重的学业压力,减少了童年的快乐;甚至在父母的叹息和唠叨声中,感觉不到多少爱和温暖,只有攀比和竞争的焦虑。
长大以后,孩子还不一定能出人头地,甚至父母老了,还需要拿钱贴补孩子。试问,这样低的投入产出比,怎么不会让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人,失望心寒呢?而放弃生孩子,只想自在地活着,是不想带孩子来世上“受罪”。
目前的就业环境,可谓激烈和惨烈;中年人在职场上如履薄冰,升职加薪无望,还生怕工作没了,经济来源就断了。而年轻人也面临更为残酷的就业现实;一些名校毕业生,想要进入名企,首先要经历“泡池子”,也就是,他们的简历,会被“搁置”在名企的人才库里,可能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会有企业,将自己列入被考虑、被录用的名单中;
而即便进入了名企,他们也要经历做杂活,受领导打压的残酷现实。年纪大了以后,他们又要重蹈覆辙,忍受可能被裁员、被淘汰的命运。不少人醒悟,自己其实就是现实社会,运转中的一枚螺丝钉,可有可无。自己只是活着而已,幸福远远谈不上,希望的火苗似乎被“掐灭”了。
于是,经常感到不快乐,很迷茫,很绝望的他们,只想躺平;只想自在地活着,不想带孩子来人间走一遭,经历自己所经历的现实和心酸。
现在的年轻人恐婚、恐育的根源是自己没有能力,无法照顾家庭;结婚需要花钱,而且还需要养育一个家庭。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家庭里面还需要很多的花费,所以他们才会恐婚。
同时如果要生养孩子的话,花销就会更大,如果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目标,那么最后就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的生活条件。其实现在很多人一个人生活就非常难了,一个月挣着两三千块钱,然后刨去日常的花销,还要孝敬一些给自己的父母。如果生活中还有一些小意外的话,那么基本上已经达到入不敷出的地步。
所以也可以看到,对于年轻人而言,在结婚以及生育这个问题上,他们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并不是说结婚就结婚,说生孩子就生孩子,要考虑到一个家庭的收入以及支出。所以在这种问题出现之后,大多数人都害怕结婚和生育。
现在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认知度还是比较强的,日常的花销他们也做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本来一个人已经平衡好的生活,但是多天一个人其实生活的平衡就已经被打破了。
区域经济不平衡带来的剩男剩女现象,是一种特别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在城市中,剩女普遍多过剩男,而在农村,剩男多过剩女。有网友曾发出疑问:“为什么周围的很多人都不懂得爱?”一个答案可谓一针见血,那就是,因为他们身边没有“模板”。
在这些年轻人的思想中,进入了思维误区,他们把自身享受放到了第一位,不能权衡社会及人生利弊。他们认为,眼下发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人生。读书的时候能做的,就是给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等待未来厚积薄发,但是当他们走出校园以后情况就开始变化了。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