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要术韬略奇书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长短要术
韬略奇书
唐代赵蕤著的《长短经》,集政治学、谋略学、人才学、社会学为一体,核心思想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内容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方面;写法夹叙夹议,史论结合,深入浅出。
书中那些言简意赅、充满了富于洞察力且实用的建议,为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长短经》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他认为 “料才核能,治世之要”,提出对人才要全面考核,了解他们的德、廉、贞、勇、诚、辞、变等方面情况,掌握每人的情况后恰当地使用。
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正阵。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则得天下之福。
受宠之人,是否骄傲奢侈;遭贬之人,是否叛逆越轨;显贵之人,是否骄矜夸耀;沦落之人,是否畏惧权贵;年少之人,是否能尊敬长者、勤勉好学而对兄弟友善;年壮知人,是否能洁身自好、奉公廉洁而不牟取私利;年老之人,是否能思虑谨慎、即使贫贱也不逾礼违法;父子之间,他们能否父慈子孝;兄弟之间,能否和睦友爱;邻里之间,能否互守信用;朋友之间,能否重情举义;君臣之间,能否君惠臣忠。
做领导既然不做具体的事情,那么做领导最大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权谋能力。这一个点提出了两个要求,必须是深入的喜欢权谋,并且坚持不断。对权谋学习,不能断断续续和一时热情。
人皆是有心气的。所谓心气,就是诚在心中,气色必体现于体外。即俗话中的“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心气粗壮豪放者,所发出的声音就沉重涣散;此义气者,顺时而畅;心气安详慎重者,所发出的声音就平和有节;此和气者,简洁而略;心气鄙邪怪戾者,所发出的声音就粗狂震耳;此勇气者,壮实而威;心气宽广柔和者,所发出的声音就温和润气;此信气者,中庸易和。
人气质纯净而又清朗,称之为文雅有礼,是人的礼仪的根本;人筋骨强劲而有精神,称之为勇猛果敢。是人的义气的根源;人身体端庄而结实者,称之为坚贞巩固,是人的信用的基础;人骨子刚毅而外表柔顺,称之为弘达刚毅,是人的仁义的本质;人气色平和而畅达者,称之为通晓微奥,是人的智慧的源泉。
所以说:正直而不刚强的,则会像树木那样容易弯折;强劲而无精神的,则会像大力士那样容易鲁莽;固执而不端庄的,则会向愚蠢人那样笨拙;气纯而不晴朗的,则会向越轨者那样超界;气畅而不平和的,则会向放荡者那样无力。
作为领导人,对大众要宽厚,一旦刻薄寡恩,就会触动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人一旦联合起来,会对自己的权力有极大的威胁,做领导只能得罪一部分人。永远要保持亲民形象。
一个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工作,这就需要把工作分解,设置专人来做。选拔优秀的人才,让他专心一事,不仅仅能够专业化,提高效率,又不会让他权力独揽,对领导产生威胁。
设官分职之后,就该设定任务,对任务就只看结果。让别人做事,委派其任务之后,就应该放手让别人去做,然后只监督其完成的结果。作为领导不插手办事的过程,办事的方法。
察色所以能知人,是因为人的心气虽然隐藏在内心深处,但可以通过人的脸色去把握它。一个人的内在智慧,必然会在外表上完全的暴露无遗;一个人的内在仁慈,必然会在外表上显示出可爱可敬;一个人的内在勇敢,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出难以慑服;一个人的内在忠诚,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在敦厚庄重;一个人的内在纯正,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出一尘不染;一个人的内在贞洁,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出诚;一个人的内在与外表和谐统一,那就会具有一种浩然之气;一个人的内在与外表相互矛盾,那就会具有一种纷烦之气。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的便是这人有无大志,并有无实现志向的毅力和能力。有长进的人,以礼待人,是每每道出自己不足和缺点的人。不长进的人,人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大言不惭,既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不打算学习他人长处和优点。
质实淳朴的人,相貌端庄而不可侮辱,说话得体而私心,不粉饰自己的长处,不遮掩自己的短处,不包涵自己的过错。浮夸虚妄的人,其人外貌曲婉媚人,说话阿谀而含有私心,巧饰所见的事物,力求用小小的证据来显示自己的才能的。
平心固守的人,外在的事物而激发的内在的喜怒不显现在外表,外在的烦乱不迷惑其志向;外人虽已厚利相诱,但其意志坚定不移;外人虽已威势相迫,但其态度不卑不亢。心底肮脏无大志的人,外在的事物而激发的内在喜怒溢于言表,外在的烦乱迷惑其志向;由于受外人厚利相诱,而其心迷意迁;由于外人威势相迫,而其心怯气馁。
有智谋的人,故意给对方设置一些难题,他仍然能迎刃而解;故意给对方增加一些惊吓,他仍然能够卒而屡应;说话虽然不加文饰,但却有理有据。愚笨无知的人,故意给对方设置一些难题,他却屡屡不能解决;即使明白无误的告诉他,却仍然不能接受,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修正的。嫉妒诬陷的人,其人私下乱发议论而无所顾及,自私自利而不顾他人,明知错了还强词夺理的。
假冒仁爱贤德的人,施小惠而图大利,行小忍而图大谋,言谈真诚而貌视老实,伪装仁爱而貌视忠厚,行为高尚而钓其虚名。假冒学富五车的人,胸无点墨,答非所问,却佯装不屑一答;而易答之问,则滔滔不绝,言不及义,装出学问渊博、真理在手的样子,若被所问所难,穷追不舍,则托言问题高深而天机不可泄。
假冒廉洁勇敢的人,说清高之言以装作廉洁,故作威猛强作勇敢,内心恐惧而外表夸饰,极力吹牛说大话,装腔作势,盛气凌人。假冒忠君孝亲的人,虽然曾侍奉过君王和双亲,但却以此向人夸耀,行为虚饰而内心不诚姑,以此沽名钓誉。
损毁志节的人,言行不一,始终相违,内外不合,弄虚作假而迷惑视听。贪婪卑鄙的人,以酒肉为友,以贿赂相交,以损人利己相投,不顾廉耻,不择手段以求得权势名誉。
轻浮虚夸的人,有小聪明而大事糊涂,有小能耐而大事无成,谋求小利而不知伦理大义。仁爱之心的人,说话中肯,行为坦荡,秉志无私,施恩于人而不求回报,性情忠厚而可以鉴察,外貌朴实笨拙而内心实祥的。
智慧之心的人,办事灵活而又能见成效,步入穷途而能化险为夷,捐躯立功而能如愿的。高尚道德的人,虽已富贵而能恭敬勤俭,虽有权威而能以礼待人。
保有节操的人,隐居江湖而不畏权贵,身处安乐而不讲排场,大有功劳而不变忠心,喜怒哀乐又有节度的。忠君孝亲的人,侍奉君王恭恭敬敬,君性乖戾不改其忠,侍奉双亲恩爱情深,身心俱竭不违其孝。
所以,古代圣贤最乐于称道的,莫过于称赞耳聪目明;而耳聪目明之所以可贵,莫在于知人识智;因为只有知人识智,才能使得人尽其才,才为我用;各种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