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成熟接纳孤独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人要成熟
接纳孤独
人生在世,无论你有没有家、亲人或者朋友,人都是孤独的。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说的:“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无效的社交只会让人陷入无限的焦虑与迷茫中,而自我独处是一个人倾听自己内心深处声音的黄金时刻,而这也是一个人不断变好的捷径。真正优秀的人应该也是孤独的,且他们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是来自那一段段孤独的时光。
学会接纳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享受着孤独也正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愿往后时光,我们不需要汲汲往外去蹭热闹,而是能静下心来好好享受着那些美丽且只属于自己的孤独时光。愿你享受着孤独并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孤独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是不与人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像一杯没有杂质的水,拥有清静幽雅的美。当一个人开始接纳孤独并超越孤独时,便离真正的强大不远了。
孤独,是变成熟的必经路。网上曾流传一句话:“寝室是堕落的开始,结群是淘汰的起点。”有的人争分夺秒为自己赋能,有的人放飞自我尽情玩乐,人与人的差距也就此拉开。“爱因斯坦”史上最孤独的科学家、世纪伟人。
牛顿是“遗腹子”,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牛顿从未见过他亲生父亲,也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过父亲的爱和教导。三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有钱的牧师,继父并不接受牛顿,他要求牛顿的母亲把牛顿留在外祖母家。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陈孝正说:别人打游戏时,我默默读书;别人睡懒觉时,我早起背单词;别人风花雪月时,我扎根图书馆,沉浸在知识海洋中。为此,我成为别人口中的“异类”,不合群的“怪胎”。
别人笑他太傻,不会活在当下;他却笑别人看不清现实的残酷。时光荏苒,很快到了毕业季。他这个同学口中的“异类”,很快找到了高薪工作。
反观其他人,则处处碰壁,不断地怨天尤人,但后悔为时已晚。这像极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很多时候为了所谓的合群,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违心的决定。
殊不知,孤独反而让人变得出众,结群只能让人变得平庸。社会学家鲍尔莱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明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99%,是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孤独是成长的重要一课,走向成熟从学会孤独开始。正如《百年孤独》书里所说:“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熬过孤独,便是美好。我们所期待的未来,终会到来。
优秀的人,懂得在孤独中提升自己。说起娱乐圈中读书多、见识广、情商高、会说话的主持人,就一定要提到汪涵。看他主持的节目,常常被他的学识和智慧所吸引。在一期《火星情报局》中,有人问汪涵:“为什么你的主持功力如此深厚,临场反应能力如此之强?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赋吧?”
汪涵笑着回应说:“很多人以为我是凭空变成这样的,其实我在背地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将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没有进过练歌房,我也从来没有去泡过吧。”
“天天躲在家里不断地看书,经常是从夜里九点看到早上七点。”汪涵的成功,源于这种独处中的提升自我。他放弃社交聚会,在书中找寻宁静,睿智、沉稳也由此而来。
孤独可以让人沉淀,有更多的精力做想做的事,同时,还可以让人深入思考未来的路。正如网上那句话:“人生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唯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守得住繁华,唯有能享受了孤独的人,才能够出众。”在孤独中储存能量,才能开出生命中的灿烂之花。
真正的成熟:是接纳孤独并超越孤独。柏拉图曾说过:“享受孤独,是灵魂升华的一种方式。”梭罗说:“我很喜欢独处,没有比孤独更适合的伴侣了。”时至今日,他著作中所描写的画面,依然是我们很多人心中向往的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很难有机会像梭罗一样,放下一切去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喧闹中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
周国平说:“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调整,简单来说,是把新的经验放到曾经的记忆的某个恰当位置上。”“股神”巴菲特,曾公开他成功的秘诀。一个人需要独立思考,需要静心修行。
他说:“思考投资的最佳方法:是独自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要是这样不行,别的办法也都没有用。独处,能让我保持清醒。”深以为然!独处让我们保持清醒的认知。
孤独并不可怕,它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我们需要一个时间与自己相处,有放空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世界。很多时候,你的强大,往往来自于你的孤独。接纳孤独并超越它,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标志。
学会成熟和享受孤独的人,才有时间去思考和沉迷。如果害怕孤独,就是拒绝成长,内心必定是容易内耗的。人就是越害怕,越出现。你不怕,我们就没有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