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运行阴阳造化

标签:
教育历史收藏文化星座 |
天道运行
阴阳造化
星空虽浩瀚,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了解了天道的运行规律,也就不神秘了。唐朝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里有句很有名的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何止是人不同,宇宙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天道的运行更是如此。
《易经》一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就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成六十四卦,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系辞而命之,动在其中。
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远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并确定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八卦原理。八卦与干支时间以及方位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一个系统。远古早已有之的时空、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连山》、《归藏》是我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称。也有说《连山》与《归藏》于汉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此二易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天道运行,阴阳造化,消息盈虚,日往月来,因之有昼夜寒暑、风云雷雨之现象。阴阳动静不失常者,天道清明,地道遐昌,四时顺序,风调雨顺,万物自然安泰。既此,欲理身、齐家、治国,必观天之无思无为的自然运行之道,阴阳动静的自然之常,持法依令而行,万事之理皆在于此,是为至简至易、不劳心力、最为完备、最为稳妥、尽善尽美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除此之外,别无二法,故谓之“尽矣”。
老子所说的“道”, 就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天道:众生为鱼,道为网,河为天地。那撒网的渔夫,就是执掌鱼地命运的人。出道:是要靠自己用心去体悟才能得到的,需要深谙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
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韩非:把道视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天地万物存在与发展的总依据。他还认为,“道”是终极范畴,是万物的普遍规律。
道是法则。以认识历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即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给人们作出了榜样。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南怀瑾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笔者认为,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古老《周易》,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变化过程学说"。天道运行
何为道?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道,乃自然。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