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2023-03-14 09:43:04)
标签:

教育

情感

时评

文化

育儿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疑人  用人

中国传统上,在用人取士方面,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深究起来,此观点确有失偏颇。况且,中国历史上,还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的优良传统。

""者,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乃"不能确定"。从领导者的角度讲,所谓""人,就是不能百分之百信任的人,有一定的缺点和有过失的人,或者年轻未经历练的人;与其意见相左甚至有隔阂的人,或者说不是自己"圈子"内的人。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奥秘,就在于隐性控制,它容易在现实中造成一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有利趋势。《三国演义》失街亭一段,皆说诸葛亮用人之误;以为孔明虽智,在用人方面却是首鼠两端,没有原则。马谡者,随军谋士或高级幕僚而已,刘备一代枭雄,识人不会大错;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主公有此交代,孔明即使要用马谡,也应将其列为“疑人”。疑人不用,是少犯错误、少找麻烦的用人之道,亦无可厚非。但孔明要不拘一格,选用“疑人”,就想到了用“疑人”的后果。蜀汉后期,人才短缺,用“疑人”历练历练,也在情理之中。但用“疑人”,就要有用“疑人”之道。

孔明用马谡,就是用而有疑,疑而有度,度而有策。孔明之策不过是常用的立军令状的激将法,说你马谡守街亭,要是坏了事儿,就要斩首,你敢不敢?这等激将法,对志大才疏的马谡,却没有任何约束着。

孔明又用老将王平牵制,不料王平在蜀汉集团资历虽老,功劳却小,职位又低,马谡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牵制无效。所以,用疑人就要“疑”,要有刹车制动,而不是无效的牵制。

读《失街亭》,有句精彩之评语:“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此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而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须知对手乃魏军老将张郃,蜀军派出从未带兵的马谡担任前锋,至少是轻敌。

孔明用“疑人”马谡,是历练新人,但这新人到底长短如何,孔明自心知肚明。而马谡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人人皆知之大道理者,顶多是位军事理论家,而镇守街亭,带数千兵马坚守要塞,就要有军事实践。

对这等没有操盘经验的新手,用而不疑或疑而无策,就是放手不管,主帅只会放手委责,事前激将立军令状,事后挥泪杀人,不是用人之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没错。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是更高境界。孔明用马谡,有用新人之胸怀、用疑人之魄力,却无用新人、疑人之策。所以,疑人不用不算本事,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才是上上之策。

到底人能不能,这事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绝对的不疑的对错。拿这样一个原则来说:你用了我,就不能怀疑我,也着实简单粗暴了点。若是公司里都是用人不疑,公司里也就不需要监督审计,内控部门也可以回家休息了。大部分的流程、制度也可以取消了。

疑人用人是对立的统一,用人是目的,疑人是方法、手段。疑人是为了用人,用人要疑,是为了更好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 因此,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

《管子》的人才任用思想,是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它提出了"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的著名论断,认为,人才能否得到正确使用,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君主的个人素质。主张"察能授官""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对于人才不能求全责备,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并不是怀凝干部员工,而是以制度的形式,对所有人进行监督,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人们变质。控制根据其外在表现形式,分为明面控制和隐性控制。"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奥秘,就在于隐性控制,它容易在现实中造成一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有利趋势。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拘一格的意思是指:选拔使用人才时,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方式,从大局考虑问题,只要有用之才,都能够选拔任用。这也体现出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和远大的格局和心胸。

战国时期,秦国不拘一格用人,有两大特点:一是不拘尊卑鄙,唯才是用。二是不拘国籍,唯才是用。近代胡适录取罗家伦,罗家伦录取钱钟书、吴晗、钱伟长,闻一多重用臧克家等。

如:臧克家数学考了零分,语文考试只写了三行诗。但就凭着这三行诗,臧克家被破格录取。数学零分的臧克家就是遇到了闻一多这样的贵人,才有机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事实上,天才也只是某方面非常突出,也是有缺点的,而因为有某个非常突出的特长而被破格录取。在各行各业都有破格录取情况,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比如教师晋升职称,有突出贡献的,符合破格晋升条件的教师,可以不经过层层筛选,直接晋升。

在录取大学生的时候,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才能破格招录,可以不经过统一考试。人才也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只有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使人才的能力得到发挥。每一个有志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的人才,都要时刻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戒骄戒躁,拼搏进取,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清代龚自珍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中说,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