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

标签:
教育情感时评文化育儿 |
难得糊涂
作者/黄希庆
立身处世有许多学问,“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成糊涂更难”。 是郑板桥官场生涯中所得的处世哲学。古往今来,人们都以聪慧为荣,殊不知“难得糊涂”这一命题,含盖了能屈能伸,且不失体面的 “弹性聪明”。人活得过于较真,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至于糊涂,这里并不是说呆头呆脑的糊涂,譬如说 “处理非原则小事,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放聪明点儿” 好。 “难得糊涂”,把知道的事情装作不知道,郑板桥的体会是“忍耐”, 此乃中庸之道。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郑板桥吃尽苦头。作为底层官员,即使才华横溢,面对官场积弊,也只是无可奈何。因为厌倦了官场,淡泊了名利,终于做了真正的“糊涂” 之人,而隐退扬州。
活得聪明,活得逍遥,活得洒脱,做个糊涂人最好,可是,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成糊涂更难。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如果能很容易的做到,“难得糊涂”这四字真言,岂不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古人以“中庸”为儒家思想作典范,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以一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在这里,突然想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书中写的,“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所以说人生实在是“难得糊涂” 为好。这里的糊涂还可以指遇到夸耀与赞美时的宠辱不惊,权当耳旁清风拂过细柳之后,所带来的片刻欢愉的感受,而后将它忘却便好。
人生需要适度的糊涂,这份糊涂有时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同样也需要忠厚,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过去的人常追求聪慧机智,我想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们应该追求一种糊涂且忠厚的精神,毕竟“难得糊涂,忠厚可贵”啊。
小说《活着》中的男主人公福贵,做少爷时荒淫无度,赌博成性,这时的他、可真是个聪明人,可后来被人算计,输光了家产,就连家里的祖宅都抵押了出去,可能是因为愧疚,再加上现实让他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地主家骄奢的小少爷,他变成了个忠厚,守本分的老实人。也许就是因为这份忠厚吧,文革时期,看到红卫兵们押解着骗走自己祖宅的龙二,富贵颤抖的目光以及龙二对他大喊的那句,“我这是在替你去死啊”,着实让我觉得“忠厚可贵”。
生活中有些人对事情总是百分百的校真,从不含糊,但这类人通常得不到周围人的欢迎。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适当糊涂的重要意义。“认真”和“较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认真的人专注于事情的完整性、正确性、合理性,所以效率高,进度快。而较真的人痴迷于事情的死角、细枝末节,所以容易一叶障目,效率低下。
适当的糊涂,是一个人有良好修养的体现。有人在台上发言,将“莘莘学子”说成了“学子”,台下立即有人起来指责,弄得台上的人十分尴尬。乍一看,台下的人似乎很正直,做事认真,值得称赞。实际不然,众目睽睽之下指出别人的错误,势必会使人难堪。这样做的人事先肯定没考虑过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表明了他是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不能包容别人的人,肯定是个修养性差的人。一个不懂得包容别人的人,是很难受人尊重的。而要包容别人,就得学会适当的糊涂,当你装糊涂、包容别人的时候,周围人并不糊涂,他们会理解你。这样,你的修养就得到了体现,人们会因之而敬重你。
人活得过于“精明”,是一种心理疾病。心思过于执拗,喜欢钻牛角尖,做事不懂拐弯,容易揪着一件事不放,这样既会伤害你与他人的关系。也会破坏心情,无法轻松自在。适当的糊涂在体现你的良好修养,为你赢得尊重的同时,也充当了你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生活中有些事有弄清楚的必要,有些事情弄得太清楚,就反而有害了。
凡事分轻重缓急,有主有次,才能游刃有余。事事都“精明”,既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精力,会在生活中错过更加重要的东西。学会区分各种情况,对症下药,该认真的时候滴水不漏,该放松的地方一笑而过,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圆满、妥当。
关系再亲密的人,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维持这种亲密,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普通的人际关系,也需要这种距离感来调节才能顺畅。当对别人的一切了如指掌的时候,距离感也就不存在了,别人会觉得自己被你看透了,因而对你产生厌烦与排斥。而你如果保持适当的糊涂,该清醒时清醒,别人就会觉得与你交往有乐趣,从而乐意同你往来,慢慢地,你的人际关系也就顺畅起来了。
除此之外,适当的糊涂,还能为你营造良好的心情。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是是非非总爱依附嘴巴飞扬,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可能会时不时地关系到你,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你耳中。这时,不妨做个糊涂人,装作一切不知道,否则,非要弄个清楚,辨个明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给自己增添无尽烦恼。而做个糊涂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相对就要明智得多:既不费精力,又不寻烦恼。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可见,适当的糊涂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过于认真,有时,也要学会适当的糊涂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