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德阳德
标签:
历史时评文化教育健康 |
阴德 阳德
遵循道家思想,积德行善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明。道家的“善”,宣扬的是一种“无心”之善,“无争”之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善”。道家认为人的心是一颗“执着心”。做任何事都是“成心”要做,做成了,心情好;做不成,就徒生许多烦恼。所以,要解决这个“成心”问题,就提出了“无心”,“无为”。
“无心”、“无为”,是指放下成心,放下执念,顺其自然,求得心灵的解脱,内在的自由。放下了,看待世事万物,心情就平和多了。所以,道家的善,从解决自己内心的执着开始,再恕己及人,与人与世无争。这种善,可谓上善。合乎天道的大德,即为“道德”。
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培德有两种:一种是阴德,一种是阳德。阴德:从字面理解,“阴”是暗地里的意思,“德”就是善行,所谓阴德就是暗地里行善,而不为人知,人们所说的积德行善大多都指的就是阴德。像在野外遇到受伤的动物将它们救助放生,遇到落水的人将他们救上岸,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这些行为都属于积累阴德。例如:旧社会的大户老财,每逢年关,自己或差人到本村及邻村暗访,看谁家吃不上年夜饺子,便趁日未破晓之际,送上面食,暗放到其家院门口,也不让世人知晓,这就是积阴德。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分粥赈饥;筑桥铺路、凿井引水;见人危急,勇于搭救;功成不居、不称己善;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既然有阴德,那么便有阳德。民间有句老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是说,日行一善,所见,所闻,遇见不平事,他人困难,疾病缠身或者贫困潦倒,伸手帮一把。这事就是做好事。所做的好事若有目的性,只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誉,或者为了成名,或者为了利益,这种就是阳德。阳德做了马上得报,得报了,功绩就消除了。就像现代某些人,做了点滴为民为社会谋福利的事,尽最大努力去张扬,这就是阳德;最后不会得到福报的原因是,其为民为社会谋福利的点滴能量,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了然,自行化解了。
而做了好事不张扬,但求问心无愧,不求任何回报,时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而天道公正,你做过这些好事儿,并非就此完结;冥冥中,因果自然会记录下来,不止可以改变个人命运,还有可能消除对后代子孙的不利影响。这就是积阴德。
《吕祖全书》有云:“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积累阴德会获得福报,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子孙荣昌,这也是道教善恶承负思想的一种体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累阴德,则必定会让家庭带来更多的吉庆。
祸福由人,惟己自召。命运不是一个定数,是一个范围,你如果善于修培福德,避免恶业,虽然说不一定能超过这个极限,但是尽量去抵达命运的这个上限,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
2022-12-1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