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标签:
佛学健康教育时评文化 |
知 音
作者/黄希庆
每当心有烦闷时,总喜欢夜晚对星空,与月亮和星星漫谈,但又怕风儿悄悄带走了一腔的话语,因为那是留给知音的。有时候,总喜欢静坐下来,展开笔墨,写下心语,以为放松自己,舒展情怀。
知音是黑暗中的一团星火,为我们带来光明与希望;知音是苦海中的一丝甘洌,让人生苦中有甜;知音是痛苦中的安慰,把人们带到幸福的前沿;知音是天涯海角中的依恋,让你没有被丢弃的危险;知音是一个储蓄盒,收藏着你我的泪水与心酸。寻觅知音,需要彼此间长期的了解;彼此间的信任。王勃曾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在世上,认识的人或许很多,但是能交心,互相真诚相待的人少之又少。平时所交往的朋友能算是知音吗?不,不是的。真正的知心朋友,是懂你心的人。就像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样,俞伯牙是当时朝庭上的著名琴师,难道他的朋友就不多吗?但是,没有人能听出他的心声。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钟子期,听琴人悟到了操琴人的内心酸楚,俞伯牙才找到自己真正的知音。因为琴声时而如高山,时而如流水,捎带着无尽的悲痛。
一曲《高山流水》,让后人悟到了世间珍贵的情谊;一首《枫桥夜泊》让我们理解了知音的难求;一段《梁祝》,让我们明白了爱情的悲壮。“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让我们回到了张继的唐朝,身为著名的诗人,却无知己。找不到“但得两心相照,无灯无夜无妨”的情怀。
知音如明月,一路走来。不知收藏了多少痴情人的泪水,碾过了多少人的心迹,记载了几多辛酸和喜悦。唐朝是诗歌的时代,知音之歌在诗里随着空气飘散开来。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孤独;有“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古烧高楼照红妆”的忧虑;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壮;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惆怅。
一曲曲精美的知音之歌,向我们展示了一首首壮美的知音之诗,给世人留下了美妙的知音之画。成为我们心中的知音模板,照亮了无数人心中的困惑,指引我们大步向前,去寻觅那属于自己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日,虽说时过境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捻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形还在演绎,还在流动。
知音的例子或喜或悲地交替上演,老却了星星,黯淡了日月,也为那远漂万里的身影,望穿了秋水。
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管仲、鲍叔牙自贫贱而相得,至显达而不离;子牙鼓琴,钟子期心领神会,“志在高山,意在流水。”
冬日的大地上,慢慢独行人,回想着知音的珍贵;举首对长空,生命中的过客,问谁是知音?春天的红蕾,夏日的绿叶,金秋的果实,冬日的苍茫,辽阔的江河,与我皆相知。它们与我在漫长的岁月里相濡以沫,铸就了树的高大,山川之壮阔;诠释者人世的悲欢离合。催生了几多不朽诗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