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虎生风】单杠中穿接屈体回环!

(2016-12-24 17:12:50)
标签:

健身

街头

时尚

体育

单杠

今天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拿手招式——单杠中穿接屈体回环


——————————————————————————————————————————


国际惯例,先来一段“小课堂”时间~

单杠的套路,其实包含着各种长短半径变化的摆动和回环、屈伸、飞行、转体及中穿动作等等。

在男子单杠的比赛中,成套允许最多出现两次中穿类的动作,比如中穿接转体180,或者中穿接转体360。在民间无保护的情况下,由于做动作是带着保护绳的,中穿之后无法接后续的转体,所以可选项不那么多,比较简单的就是接屈体回环了。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比赛的难度表:

中穿倒立 - C组难度
中穿转体180成正握 - D组难度
中穿转体360成反握 - E组难度
……

喜欢看单杠比赛的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所有的运动员在他们的成套动作中都会有中穿。相比较前后大回环而言,“中穿”是一个更有技术含量的动作,也更富观赏性,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更高,是单双杠进阶之路上必过的一关。


——————————————————————————————————————————


接下来,那肯定是进入大家熟悉的
正(分)片(解)环(动)节(作)

起摆之类在以往的文章中提及过太多次,这里就不再赘述。
我们直接切到这里——从后摆的最高点开始,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前摆到极点。

借助后摆的惯性,顺势完成前摆。到上图中的这个位置,基本是极点了,也即回摆的临界点。这时一定记得展直身体,和长振的起式很像,相似度高达75%,不同之处在于中穿的摆浪要大于普通的长振。

第三步,收腹举腿。

身体一旦到达前摆临界点位置,展直身体后立刻收腹举腿。
这个“立刻”如何理解呢?就是说在身体还没有开始往下回落的时候,就必须要收腹举腿了,这个时间点一定要把握好。

不要急,不要在展直身体前就急于收腹举腿;
但也不能慢,展直身体后立刻做出动作,晚半拍的话整个动作就会是脱节的。

第四步,穿杠。

这一步很好理解,就是双腿从杠下掏过来而已,但不好做。

一是因为穿杠的时候脚容易蹭到杠,甚至是卡杠;二是因为此时的这个“穿杠”不比之前咱们小训练中的种种“穿杠”。小训练中都是以静止悬垂为起式,抬腿穿杠,而这里我们要在摆动中迅速完成穿杠,摆动的惯性很重要,绝对不能有所减弱,所以就要求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不能有丝毫的减速,不能有丝毫的剐蹭,必须一步到位,一气呵成!

第五步,转上去。

“穿杠”的时候腿可以稍弯以避免卡杠;腿从杠下穿过之后,立即恢复成直腿,并锁定住躯干与腿部的夹角。

此时的发力非常关键,待我详细分析一下:
一、可以肯定的是,使身体上升的绝大部分能量来源于之前摆动的动能。而之前摆动的动能,一部分来源于摆浪的高度势能,另一部分,来源于收腿的那一下加速。所以,别看是收腿不是蹬腿,但同样很重要!你摆浪越舒展,越到位,收腿越快,越协调,在这一步就越轻盈,越省力,越从容。
二、探肩压杠。肩部可不是放松地迎合惯性那么简单,肩部是要用力往上冲的,注意是“冲”!这个屈体回环,半径最远端在哪里?是头啊,所以肩部注定是要划过很大距离的。相比于肩部,腿部其实只是在以非常小的半径绕杠旋转而已。所以大家务必理解清楚这个发力的主次关系,肩和头的带动很关键。
三、腿部。在端住双腿的同时,脚尖往斜上方点出去。这是一个很巧的发力,不能用蛮力,也不需要用蛮力,脚只是配合肩手找下平衡。

第六步,端直角(L支撑)。

虽然是L支撑,但只是一瞬间的L支撑,我们要做的是中穿接屈体回环,所以在杠上不要求保持静止的状态。
看似技术动作最简单的一个环节,但也是最容易出现危险、不稳定因素最大的一个环节,为啥嘞?

原因就是,这一切我们都是在快速行进过程中的,而并非慢起或静止。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所有动作,所有环节,所有步骤,都需要建立在“快速运动间”这个前提条件之上。
所以,你端个直角,可能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但让你在快速向前冲的过程中,突然制动并保持端直角,那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

你身在两米多高的单杠上,手握的是圆形的杠,前方便是空无一物的世界,你必须保持住双腿,使其不会由于之前的惯性而冲过头。一旦腿的位置过前,你的臀部探出单杠,那就很危险了,接下来你可能就不得不挑战一下难度系数报表的后背双力臂,或者身体直接漏下去,肩部反关节肯定是要被抻得够呛。

所以,刚开始尝试的同学,可以不端住直角,而选择在接近水平位置时,让大腿接触着杠,坐在杠上面转,这样可以有个缓冲。如果一上来就悬空往斜上方冲,可能会控制不住。等熟练了,再严格要求使身体不触碰到单杠。

第七步,转起来。

以端直角为起式,开始往下转的时候,用头往下去找,而不是用腿。躯干和双腿依然是锁定住的,不能乱晃。

第八步,下冲阶段。

借助重力,让身体自由往下转。用头往下去找,而不是用腿。

第九步,杠下竖直面位置。

在已经是端直角的状态下,再收腹,以备之后打腿所需要的能量。
此状态是速度最快,动能最大之时,可以说是转瞬即逝,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用身体本能来操作了。

但还是要反应一下……
而这个反应就是刚才说的“收腹”,像弹簧一样,将核心力量再次压缩,准备上升阶段的爆发。此时只是预备发力阶段,而并非真正发力阶段。这个时候双臂有很明显的拉杠感觉,如果是在有弹性的杠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第十步,再呈直角支撑,完成一圈屈体回环。


——————————————————————————————————————————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了,大家再看一下第三步到第六步(收腹、举腿、端直角、转上去)的动作:





——————————————————————————————————————————


问答环节:

Q:练这个“中穿”,必须先学会反背上(反背慢拉上呈坐杠)吗?
A:不用。至少我是先试的中穿,再试的反背慢上。这个东西看你怎么去理解了,我们反复说摆动其实就是为了借力,这个中穿这么大的摆浪,得借多少力啊?但反过来说,借力的动作你就得技巧好,就得更加协调,你要用摆浪的技巧弥补力量的不足。但再反过来想,一力降十会,如果你的绝对力量很好,就又可以跨过“技巧”这关,以力破巧了……所以,这种循环矛盾在街健里很是微妙,但有一点是肯定没错的,我将其称为——力巧双修!

Q:这个动作和之前讲过的“屈伸上”有什么联系吗?
A:我个人感觉“中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种屈伸上,且是“加强版”的长振。摆浪展体那一下,和长振的感觉一模一样,只不过比长振的幅度大。接下来的收腹举腿到脚背打杠,和长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地方在于“中穿”不仅要脚背打杠,它更要求双脚穿过杠,在杠后完成上升阶段;而长振是在杠外蹬空,翻转而上。相比之下,长振给双腿留的空间太大了,可以很随性地去蹬空借力,而“中穿”动作给双腿留下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要把精力更多地从“蹬腿”转移到“收腿”上。

Q:我韧带不好,我抻筋不行,我双手够不到地面……我能做“中穿”吗?
A:可以。首先我韧带就不好,与其说“不好”,不如说“很差”。穿杠这一下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柔韧性(端个直角你至少得行吧),但不需要静止控制的那种强度。就比如说双腿直立用双手去触脚面,中穿的底线要求大概是掌心能够到就行,而不需要长时间地保持住。因为中穿只是一瞬间的事,只要咬咬牙过这一下,剩下都是运动过程中的屈伸,会比静止状态简单很多。当然了,你韧带越好,这个动作自然就能做得越漂亮!来看看邹凯的中穿:


(白胡子前辈又说了,“脚背打杠”只是最低要求,你们真正要做到的是“脚背打脸”!→_→)

OK,这三个都可以算是原则性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扫清你尝试的心理障碍,或者说是你不想练的借口。


——————————————————————————————————————————


下面聊一些作为一个业余玩家做这个动作的体会:

1、别犹豫,别着急,别自大、别害怕。

2、转支撑动作之后,全程顶肩;理想的话,双腿不应在任何位置碰触单杠,全程悬空。

3、一开始展体那一下必不可少,既然是技巧类动作,节奏感尤为重要!控制节奏,你就控制了整个动作。

4、屈体回环的时候,用头部去带身体,有一种“扎下去”的感觉,腿配合着辅助屈伸。这所谓的屈伸非常有限,因为空间很小。所以绝大部分的回环是依靠惯性完成的,手臂也分担了一部分力量。

5、只要控制住别让腿先漏下去,其余没有什么危险。事实上我从来没那样漏下去过,因为我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了……

6、没有什么了。

7、在这里推荐一个单杠进阶顺序,也是我这一路走过的顺序——

技巧类:长振→短振→后拉起→大回环→中穿……

力量类:双力臂→背撑→龙旗→慢双→后水平……

有涉及“穿杠”的小训练:
【实用的小训练】十、后水平举腿练习 Back lever swings
【实用的小训练】二十七、后悬垂屈膝举腿

举腿的小训练也是非常不错的:
【实用的小训练】六、钟表悬垂直举腿
【实用的小训练】二十二、单手悬垂举腿

以防万一,你也要做好背撑的准备:
【实用的小训练】十二、单杠背撑
【实用的小训练】二十、背撑横移

还有就是你必须先熟练长振和短振:
【能屈能伸】单杠屈伸上(长振)的初学与提高
【能屈能伸】单杠屈伸上(短振)的初学与提高

力量方面:
双力臂的故事+心得+教学
【一力降十会】单杠后水平


——————————————————————————————————————————


再来看一个进阶版的——高位中穿!


之前讲的算是“低位”中穿,也就是“从下往上”穿。而在熟练低位之后,便可挑战“高位”穿。

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回环接高位穿再接屈体回环,先把大回环和低位中穿玩腻了再试下这个吧~~~其实没啥危险,就是感觉特可怕……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第二段的那个屈体回环,那个杠弹性不错,所以做屈体回环的时候节奏感特别容易找,速度也可以自由控制,能快能慢,发力点也比较清晰。


——————————————————————————————————————————


虎虎生风

如果说民间玩大回环的人数是100,那么玩中穿的人数可能是40,而高位中穿的人数可能也就只有5。

高位中穿确实是一个已经接近专业体操的动作了,虽说只是“半成品”(穿进去而没穿出来),但还是虎虎生风,足以吸引眼球。

“单杠中穿”是一个典型的“半径转换类”动作。完整版的中穿应分为“穿进去”和“穿出来”。穿进去,就是我们视频中演示的这样,大半径转小半径,之后接屈体回环;穿出来的难度很高,一般是穿进去转半周之后,马上又要展腿腾身,再次成倒立,也就是从小半径变回大半径。


——————————————————————————————————————————


心理辅导

心里辅导已经给大家做过很多遍,估计大家也听腻了,我就长话短说——只要你基础够,只要你相信自己,只要你想明白原理,只要你会合理规避危险,剩下的就是大胆尝试!

难度越大,成功后的喜悦感越强。别人无法代替你变强,同样的,别人亦无法抢走你的这份喜悦。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是水泥地,手抓的是没有什么弹性的小区健身器单杠,甚至没有弹性不说,有些晃来晃去的柱子搞不好还给你卸点力,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其实,我不喜欢自己练动作,我喜欢给别人做心理辅导→_→)


——————————————————————————————————————————


做一个教程不容易,真正练会一个动作更不容易。如果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将它分享给你喜爱街头健身和挑战自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你们的关注与支持是我更新的不竭动力。

进入公众号“偷偷练起来”,可以看视频哦~

点击页面下方“元婴”可修炼【街健大招】,点击“筑基”可观摩【实用小训练】,点击“历史页”可查看之前所有的武功秘籍哦!


长按识别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