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微型课教学设计
(2015-12-11 19:17:59)| 分类: 团队专栏 |
“长方体的认识”微型课教学设计
定边县第五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13-1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长方体实物两个(其中一个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探究新知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注意:在数面、棱、顶点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不遗漏。)
我发现:
面: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二)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明确:长方体摆放方式不同,长、宽、高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但棱长总和不变。
师:要想知道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需多少铁丝,必须知道什么?
如图:
5cm
8cm
4、小结:通过大家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
三、巩固深化
1、你能根据下面的图形想象出整个长方体吗?
7cm
15cm
2、生活中什么物品大约是这样大小的?(
A、电冰箱
3、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要用铁丝围成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几厘米的铁丝?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五、课后作业:
自主探究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它和长方体又有怎样的关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