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组常规听评课活动总结

(2015-12-04 20:20:30)
标签:

365

分类: 纪茹专栏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组常规听评课活动总结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教师的上课行为,避免教师上课的盲目性,全面提高教师备课、授课质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切实打造真实、朴实、扎实、高效的常态课堂,发现、培养一批教学新秀,力争达到人人上好过关课、达标课,更多的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于2015年11月18日起利用3周时间共听了数学组14位老师的课,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评课、议课。现对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亮点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有特色

本次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科学设计导学案、认真准备教具、学具,课堂上的表现异彩纷呈。慕婧老师的《分香蕉》一课,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语言精准环节严密、层次性强,很好地把握了“放”与“扶”的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握的恰到好处,很好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在交流中提高能力;王金勇老师在《左右》教学中,以他亲和的语言和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一节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数一数”、“找一找”、“我说你做”、“我说你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表能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形式。实现了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教学构想。刘国庆老师的《小熊开店》,以故事情境贯穿全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的长效发展奠定了基础。张雨欣老师在《前后》一课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通过找自己座位上前后同学、森林运动会、赛车比赛等情境,将“前后”的教学贯穿其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设计符合低段儿童的年龄特征,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提问:“为什么学生B的位置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呢?”使学生明白面朝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谁在谁前面或谁在谁后面是相对的,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前后与人站的方向有关系,进一步体会位置的相对性,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亮点二:学习目标的制定准确,落实有效。

老师能依据课标制定学习目标,目标具有学生性、人文性,能围绕学习目标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并且与课堂教学衔接紧密,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的需要,教学效果较好。

亮点三:评课方式多样,具有实效性

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准备评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所评的对象做出客观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部分教师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评课的方式多样,有的侧重个体评价、有的侧重共性的评价、有的教师谈自己的感悟与得失、有的教师谈自己教学中的疑点与困惑......总之,本次评课活动大家能积极参与,准备充分,促进了教师彼此间的经验和情感交流,使教学水平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和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这次活动中,也能发现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1.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到位,不能挖掘教材资源备课,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课堂讲解过多,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想的过程、说的过程,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中不能很好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上课被导学案束缚,不能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郭玉成  张艳),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4. 不注重问题的精准性与目的性。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设计问题时针对性不强,目的不明确,课堂提问语言不完善,孩子理解有困难,如万莹老师的《分糖果》一课中课始设计:“50块糖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几块?”学生小组讨论,出现了各种分法,但怎么也不可能“平均分”。问题的设计误导孩子的思维,出现课堂的冷场。正确的问法:“5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么分?”。 有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浪费课堂时间:如刘国庆老师的《小熊开店》一课问题设计问题一:“我有20元钱,想买5辆小汽车,能买到吗?”,问题二:“每辆小汽车5元,我有20元钱,能买几辆?。”在学生还没有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时设计问题一,不但没有实效还浪费了课堂时间。

5.低效互动多,当堂训练少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课改,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上只追求形式上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把问题的答案夯实,不能全过程地关注学习目标的落实,这样的合作看似七嘴八舌,其实并没有真正围绕问题去讨论,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另外,只知道一味的合作,却忘了留个体思考和练习的时间,所以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

6.课堂中语言的规范性不够,数学教师平时要注重修炼自己的言行,注重语言的精炼与精准,对学生也是一种榜样。

7.不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渗透,课堂教学中基本上看不到教师有目的安排德育教育内容。

 

对今后课堂教学的建议:

1.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新教材编排所倡导的两个重要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解读课标,研究教法,学情,制定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导学案,重视“四基“的落实。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如学会倾听;愿意并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等。

3.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 “准”。“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实际情况,找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

总之,此次活动的开展,给每位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真正达到了激励学习、促进提高的目的,对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