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昌小学数学牛宏波《合理安排时间》评课

(2014-10-31 20:53:36)
标签:

30届百花奖

分类: 评课材料

《合理安排时间》评课

哈尔滨市文昌小学  牛宏波

大家好,这次我有幸听了马维琦老师的课。下面我就对马维琦老师上的《合理安排时间》一课作一个简单的点评。

“合理安排时间”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沏茶,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沏茶、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沏茶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马老师把乍一看枯燥无味的沏茶,烙饼问题一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她为什么能讲得这么精彩呢?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珍惜时间的名言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马老师以“合理安排时间”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巧妙地设计了学生平时积累的有关时间的名言揭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又能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问题的提出。

在烙饼问题中,马老师直奔主题,“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烙两张饼呢?”当学生发现烙一张和两张都只需要6分钟,这时老师问“,是怎样烙的?为什么都只需要6分钟?”“两张饼怎样烙最省时?” 老师的问,问在点子上、问的恰当、问的精练,怎样烙最省时,是这节课的难点,重点。其实,这样的提问还很多,如烙三张饼时,先让学生演示,一个学生烙四次,需要12分,另一个学生烙三次需要9分钟,老师适时提出:为什么会节省3分钟?怎样才能最节省时间?这些点子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为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渗透了优化的思想。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烙三张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突破点,先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说出烙饼的两种方法,引发矛盾问:12分钟和9分钟的区别在哪?为什么这样烙省时?学生在经历了观察后,使他们建立了在烙饼的过程中,一只锅同时烙两张饼,交替烙法省时的概念。教师并没有停留在这,接着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形成烙饼的方案,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烙3张饼的方法在这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接着运用表格求4张、5张、……这些饼数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展开讨论普通烙法和快速烙法哪一种较方便?“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选取最优方案,最后总结出饼的张数×烙一面的时间=所用最短时间,得出:奇数张运用交替烙法时间最省。整个烙饼过程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合理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并非是遇到问题就一定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

式,马老师的这节课上运用的就是很适当,当烙饼遇到问题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问题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了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作用。比如学生在烙9张饼时,提出了三次三饼最佳烙法时,老师及时提出小组合作操作试试,让学生自己发现还是用三次两饼烙法和一次三张饼烙法更为方便。  

五、教学中穿插育人

课的开始,课堂上,以及课的结尾都在时时刻刻渗透着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不浪费时间的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经意的教给了孩子们学会珍惜时间的道理。

在这里也有几点小小的建议供参考:

1、在学生上去演示三张饼的烙法时,可以在烙饼的圆形纸片上编上号,并且在烙完的饼的正面、反面做上记号,这样可以让学生讲述起来更清楚一些。

2、课堂上的语言还可以更精炼。

总之,在这节课中马老师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学难点,渗透了优化的思

想,是一堂很成功的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