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扣儿:匆匆那年

标签:
情感霜扣儿文化 |
分类: 流水 |
《匆匆那年》
1
雪大起来了。
似乎比去年大的多。阴了一天的天,昏昏的,灰色,好象含了很多沉重含铅的雪在里面,不舍得掉下来,也收不回去,悬了一天,在晚上终于漫天飘舞了,甚至是铺天盖地了。
雪来的前十分钟,还在与MY通着电话。我说这边天已黑透了,往西看,已经没有一点点天上的光亮了。这里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她十分惊讶,她想不到这里的天会黑的这样快,当然也想象不到这里是这样的冷。
在电话里跟她开个玩笑,我说我这里,除了人,什么都死了。不知她听到没有。山上信号太弱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里,她换了好几个位置,掉了,再打过来,又掉了,再打过来。
我记得她说:我这里的紫荆花还在开啊。
我不知那花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这在隆冬时节还能有花朵,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些令人唏然的相遇,连在一个无线网络上,是时代的厚遇。而这样的厚遇在我身上,近几年几乎年年月月甚至天天都有不期而至的感动与惊喜发生。我不愿意将其全部归功于文字——我更愿意将其概括为因为气息相吸,而纵使万水千山,也一定有人来相见。
这份声气相通,我知道最为持久。
至此,就想起昨上午坐在办公室,因为一个选稿的事情而非常烦恼——我每遇到对我说“请挑选你最满意的XX首发给我”的时候就非常懈怠。我也写了很多了,可是每次回头看,都是满目的凉薄,我几乎找不到一个满意的所谓诗歌去给谁。把这感受说与X与Z,我说我很无奈,怎么别人会那样珍重并认可自己作品,而我不行。Z说你就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说这可能是我平时不严肃对待的结果。X抱病上网帮着选了一下,我相信他。这个以冷峻文字抒写内心澎湃激情的人,给我以无限信任之感——在那些冷色调的奇妙如刀的诗歌中,我看到另一种鲜有人懂的大悲悯,这使我心生敬意并略有温暖的回味——这人生写字的人如此之多,使人愿意认真看一看,并因此而有些着迷的,于我而言,实在是少之又少的。与MY说起此事时,彼此认同了一点,凡空灵或充满慧性文字的人,是与其他人不在同一纬度的人。即使这空间是一样的,但层数已是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生来气质超脱,在人海可以让你一眼认出,而另一些人就面目模糊,千人一面,很难记得。就诗歌而言,所散发出来的味道,与这个例子是极为相似的。更多的人写柴米油盐中的道理,通俗中的深刻是寻常人的深刻,也是最踏实的深刻。而一些人,就似乎是生来带着诗歌来的,不是他在写,而是诗歌需要他。他们的诗歌是在流露灵魂情态与飞升与陷落,而不是“描写灵魂的存在”,这二点有可怕的,也是可喜的层次区别。正如与肉体凡胎这个词对应的另一个词仙风道骨。这二者矛盾又和谐的并存于现实中,同时又因各自的分枝与岐途,因而使圈子分出了无数流派,各自为政又交叉进行的过程中,参差不齐的统一着这个文字形式。
而出世与入世,这是一个宿命的东西,常人并没有能力自改。
我推荐她看一看他,MY说你这样喜欢的,必是好的,应该好好看看。而这样被我推荐或放在心中的文字,偌大的网海与纷扬的纸刊中,不会超过三个人。算起来也就是X,P与Z了。
当然这里还要感谢另两个福建的朋友及楚国人。不为别的——只为那份遥远的信任,及能够告诉哪个文章有错别字——连我自己都忽略的事情,被他们找出来,这份认真必来自于真切的看重,我的感动之深,不能以文字表之。
2
差不多每天一个公共微信,把自认为有点保存价值的文字发出来。再就是发一点感悟,或转个歌而已。晒的时候不多。能看到几个圈子及微信好友们的各种晒,各种转,各种感慨。一个微信出来,一些赞跟来。或被真性情的诗友转到浙江,江苏,湖北与山东。由此我当极为感谢,并极惭愧于称我为老师的人。偶尔生活小贴士会聊出七八十个跟贴来,情形很像前几年在论坛的泱泱之势,不同的是,那时以县为单位,现在以省份来划分,甚至以年代来分。比如50后,60后,70。地北天南,有名无名都有身影往复,世界之小,小到只是一部手机的距离。
这距离的好处也是有的,妹的韩国代购竟然开展得十分热闹,几个省份的人都因为相信我而与她成为朋友,可爱又漂亮的清荷购得“皇后之吻”口红一管,与我的颜色略有不同,但彼此也的确很喜欢这个名字。呵呵,过个皇家瘾。无论如何一种新时代已浸入了寻常百姓家。连小弟给妹打款都不必去江南,在家里通过微店就付了,快捷的很。
当然也有令人不屑与放纵的。这一类,是不看的,连一笑都不给。:)
晚璇发来一个图片,竟然是一本《呼兰河传》。她今年去逛书店,买了字贴及这本书,打算过几天当做礼物送给我。我说你果然长大了,竟然知道以这个来孝顺我,真是一好孩子。而呼兰河那地方我已去过三次,本来是以为会打住了。但十月份的时候Y一再问有没有看《黄金时代》,他认为我是最该看这个的。同时又有一些新来的朋友,尤其是J在一边读我的小诗歌一边流泪的时候,也提到了萧红,这个遥远的南方人,竟然这样喜欢萧红。这些因缘使我想冬天的时候再去一下,这个想法刚刚有,璇就要送我这本书,可见凡事都是有各种各样原由了。
3
晚无事,又看了一遍《半生缘》。
我喜欢这种拍摄手法。不热烈,不喧闹,色调昏暗,迷蒙,每个人都没有做作夸张的表情,都是日常的样子。一来一往,一聚一散,枝节丛生,却又合情合理,明明是撕心断肠,却又舒缓在无比的隐忍与认命当中——人生可不就是这样吗?多少转身不只是因为误会,多少误会不只是因为遗憾,多少遗憾不只是不甘,多少不甘心不只是因为流恋。多少流恋不只是因为不得不忘记,多少忘记不只是因为不能回头,多少回头不只是因为不想再驻足,而是不愿意等候。很多事是心想回去,但现实不许。一切尘埃都飞过,一切尘埃最后都将落地。怀揣的东西与眼见的东西是可以分开层次并分出不同形式来保管的,比如就一直放着,不想也不提。慢慢风化成为记忆中坚硬的那部分——痛也不痛,痒也不痒,只是坚持着存在,以佐这飞速前行的流年。
海誓山盟都是故事,白头到老才是夫妻。
因而半生缘却空牵挂也罢,一生缘却无话也罢,最后臣服于规矩当中的,不只是电影中的人。
片中曲令人久久回味。
别来还无恙那年少轻狂却让岁月背叛
流转的时光照一脸苍凉再也来不及遗忘
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
聚少离多的纠缠迷惘是唯一的答案
谁能够想象眉毛那么短天涯却那么长
离合中荡漾红尘里飞扬回头已经赶不上
…………
…………
4
近二年小城巨变。近二日尤其严重。与LS反复念起谁的好,然,形势使之不得不从我们的视线中退出。好赖都是兢兢业业大半生,临了了,却是这样。
怎么能是一声叹息结束的呢。
W老师昨天转的微信中有这样一句:还没有死,你就活着。这话我觉得对于小城二年内的种种再合适不过。
有些伤感——但知道这伤感是会化云烟的。
正如这段时间与大家喝酒,提及成败,得失,W局,Z局,及L局都说如果不想从前和以后,只这样与兄弟喝酒聊家常——这生活也就算是美好的了。
5
打字到这里,忽然发现我再次不会记日记了——旧网站的关闭使我随性自然的生活留迹已成为过去——这个新地方不可以随心而语了——顺其自然吧。唯有顺其自然。
2013过去了。
2014也要过去了。
有人说,爱了一生一世都过去了。
想起白天在微信上听的歌《匆匆那年》,忽然知道,该怎么落笔结束这一刻:
对于生年来说,上个轮回远远的离开了。
——眼下,即将是“匆匆那年”了。
2014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