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霜扣儿后院
霜扣儿后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91
  • 关注人气: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霜扣儿:半晌姑苏

(2014-11-18 14:01:40)
标签:

江南

旅游

霜扣儿

分类: 流水

霜扣儿:半晌姑苏





霜扣儿:半晌姑苏

霜扣儿:半晌姑苏

霜扣儿:半晌姑苏

《一日宋城》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这样的标语甚是诱惑。

满街的宋式服装,一城的旌旗招展。大佛依山,似笑非笑,看拾阶而上的人。

 

聊斋惊魂的鬼屋里吓坏了游客。里面有画像逼真的女人眼流血泪,有土制坟茔,有忽然抽到身上的冷风,有呼呼晃动的一排排灵牌,有嘿嘿呀呀的狞笑。出来时,妹妹问我怕不怕?我说不。那些,我全部在梦中见过。怕也早怕过了。那些深深陷下的台阶,那些荒无人烟的旷野,那些冷而湿的三尺大的房子,那些黑漆漆的破了一个角的八仙桌,哪个没有见过?现在一看,不过重回一个梦罢了。

 

鬼屋出来,外面阴天,没有阳光,但有一组有温度的人接着进去了。抬眼望大佛,似笑非笑。

武大面目严谨,个子并不矮小,递给我们“炊饼”时很不热情。找了一下,不见潘氏,亦不见需挑竿才起的木格纸窗。再往前,安徽或河南的人,正当街献艺,吞火,蹬桌,一些人围着看。重现的立体的清明上河图里,只看比武校场字样,不闻刀枪剑戟斧钺钩锸声。当年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如今只留了一百零八个姓名,不肯再围坐于草莽山林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聚义唿哨之事隐于历册装订线了。

 

一路粗略的看过了宋代繁华与杭州人的复古式精明。

回来时,下午四点,时光正好。慵慵然靠着车窗,看钱塘江浩荡流过。耳边响起的竟是三国的曲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宋公明散尽千金终被招安,一段宋朝事,缩进宋城中。

 

杭州,从萧山开始,从发往姑苏的大巴结束。

 

 霜扣儿:半晌姑苏

霜扣儿:半晌姑苏

霜扣儿:半晌姑苏

 

《半晌姑苏》

 

苏州北站正在重建,一个临时车站里嘈杂窘困。来往的人因为环境的暗淡也变得一脸菜色了。

天半阴,有雨欲来。

 

与妹妹存了小小的旅行箱,叫了车,先至定园。去苏州如果不去是刘伯温的园林,对于我而言,等于摘了果子而未尝,接了泉水而未饮。

 

而提到刘伯温,我就会恍然回到昏黄陈旧的儿童时代,记起我的舅舅及他的同学或乡邻们那些神秘而冗长的冬夜。小小的村落,宁静而寂寞,那些大人坐在我姥姥家的火炕上,低声交谈着,呼吸很重,语气里掺杂了很多的激动。我卧在姥姥的身边,抚着她长长的黑亮的烟袋杆,半睡半醒地听。

他们是在说一些关于推背图,奇门遁甲,牙排神术,李淳风,袁天罡及刘伯温的事。从大唐到大明,他们一个人一个人的说,好像远古的历史不过是昨天的事。至今我仍然对于他们的记忆力相当的叹服,他们能背诵李淳风的藏头诗,袁天罡的称骨歌,刘伯温的烧饼歌。也能完整得唱出《小白猿偷桃》的故事。他们像热爱自已的土地一样热爱着这些古事传说,像期待自已的儿女长大一样期待着那些预言里事快些发生,以便证明他们崇敬的人是有本事的,而这个本事也说明执信之人的英明与果断。

很多个夜晚都是这样,他们相互交换有限的所知,汇集到一起后,希望沟通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构勒出人类社会文明之外的别样神话。至今天仍深深地铭记着当时他们彼此解读“日月当空”的那个昭字的震动。我对此极为好奇,听得也仔细。有一次我跟他们说,啥都会发生的。你们就等着吧。我最小的舅舅是警察,他对当乡政府干部的二舅及当中医的三舅说,以后,别让这孩子听到我们说话。

 

很多个夜晚过去了。很多年也过去了。站在刘伯温园林前,看到那个由各个景点组成的玉如意图画时,有一个瞬间是怔忡的。好像一下子看到姥姥家那盏弥漫着青蓝色烟雾的油灯,它们正散乱的漫开来,一直拂到土黄色的西墙上的佛堂里去。去世多年的姥姥,正穿着素洁的绵布衣服,拨弄着碗大的铜炉里的满溢的香屑。

刘伯温有七十二座坟墓,真正存他遗骨的到底在哪里?他可预测皇朝变迁,没有测出他要亡故于何处。有很多的在他的股掌中,唯独他自己不在。

遥远的人事,遥远的预言,已知的,和未知的,全部都走在遥远的归途上。

与妹妹看了一下西施井。井不深,有湿苔一片片浮着,挡着我们望着它们的眼睛。

走时,回望了一下十二节令长廊,雨适时的落下来,一个节令接着一个节令的牌子,在雨之外,显得有些暗了。

再看乾隆康熙的御提题的石头,沉默于淋淋的雨下,游人都在避雨,在远处看着这里的一切。

来仪厅里,悄无声息。

 

霜扣儿:半晌姑苏

霜扣儿:半晌姑苏

《七里山塘》

 

出了定园,入七里山塘。古意一波一波接连走来,我沿如画江南深入纵深的前朝。

自开山寺路,水路往来频。一路上心中默念着这十个字,一程水乡又与别处不同风情,一程水路又与别处不同婉约,街巷一进一进,出入有时会转了方向。并未见得七只石狸头,只见串串红灯挑与水桥两仙古宅上,白天,这些灯看起来,失却了红晃晃而迷人情境的能力似的。

如此往复,有些倦怠。

至下午四点,吃过苏州第一饼,心绪淡然。盘算返程。

苏州园林太多,不可能一一去看。这个也不失望。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去寒山寺。

寒山寺,一直为我所向往,那日路过却不可见。现在想来,仍有一股寒意从这三个字上透露出来,再看苏州图片,边边角角处,努力想搜出一些线条来,组成旧客船的斑驳甲板,一张模糊了日期的船票正铺与那首古诗之上,一字字看去,文字全变成了悠长而飘渺的钟声,嗡嗡的响着,如同谁的呼唤,被风送入了深山,又辗转落下的回声。

 

霜扣儿:半晌姑苏

《夜上海》

 

返程时路过上海。

关于世博,没有太多的向往。早到的G局说,排队要几个时,一路参观仍要几个小时,与妹妹已经十分疲乏,决定只看夜色外滩,不多停留了。

夜上海,光影流离,亦光影绚烂。外滩的步行街上,老店新景参差比邻。踩在洁净的街上,如同踩在了光年的纹路上。那晚的上海是冷的,21度。我和妹妹穿过行人的影子,看到东方明珠遥遥的闪烁着。没有太多的感觉。对于极为现代化的建筑,我不喜欢。

 

夜色沉沉,黄浦江在人声鼎沸里默默地流着。

黑压压的波动,忽然让人想起苏州运河来。那一河,装了千年的商贾钱粮丝绸茶饷雪月风花。这一江,载了多少黑白世道雄厚史话及泊来的繁华。相邻之水如手足兄弟,他们所走的,却是不一样的道路。命或运,在这里有着比较另类的释义。

 

拥挤,喧哗,夜上海像一个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彩排的戏台,各色人等素妆串场,而我和妹妹,是需要等到年深不知处的候选场记。

国际化都市的夜里,我没有看到任何一捧沉香屑,也没有听到谁在用着水一样的声音说:世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城未倾,人会继续来。永不在的是那个穿着明黄对襟绣袍的长发女人的,那个苍凉手势。

有一些手势,是陈年里的旧桃枝。颜色还在,香气已殒。

 

霜扣儿:半晌姑苏

于2010年6月5 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霜扣儿:西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