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果然,谷爱凌被他们骂了!

(2022-10-26 12:18:29)
标签:

生活

分类: 生活、励志

 

刘娜

人红是非多。

就在我们为谷爱凌刷屏时,外网上谷爱凌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美国出生的谷爱凌,却为中国拿到了金牌,叛徒!

同时,在国内,也有人质疑谷爱凌:

我们集体为一个美式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欢呼,太傻了!

果然,盛大赞美和恶意诋毁,总是携手而来。

面对这样的辱骂和诋毁,年仅18岁的谷爱凌,好像早已做好了准备。

有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她时,她当场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我并不是想要让所有人满意。

事实上我并不十分在意别人是否满意。

我觉得我自己在竭尽所能,我也在享受整个过程,我在用我的声音,在与我相关的领域,带来尽可能多的积极的改变。

我知道我的心地是善良的,我也知道我所做的决定,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我觉得这会带来更大的益处。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是我的初衷,那么只能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同理心理解别人的善意,可能因为他们和我有不同的价值观。

所以,我也不打算浪费时间在没有受过足够教育的人身上。

他们可能也永远不会体会到我有幸每天感受到的喜悦、感激和爱。

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不喜欢我,那么这是他们的损失。

他们也成不了奥运冠军。

哎呀,作为一个经常给年轻孩子写信的情感作者,看到谷爱凌这段话时,我真是非常感动。

少年最在意别人的评价了。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在群体认同里,确认自我。

所以,很多孩子总爱用别人定义自己,也总会因别人的误解、诋毁和质疑,陷入自我怀疑的孤独里。

甚至跌落抑郁。

年仅18岁的谷爱凌,却用无畏无惧的坦诚,表达出了这样的认知:

回到中国,为中国夺冠,是我自己的选择,轮不到他们说三道四!

就算他们说三道四,我也不在乎。

因为,我再优秀,总有人讨厌我。

我做自己就好了。

这温和又坚定的回怼,简直不要太漂亮。

春节过去了,又到一年开学季了。

我的读者中不少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和谷爱凌年纪差不多。

今天,我从谷爱凌的这段话出发,想和更多家长和孩子,聊聊关于自我认同他人评价6个底层逻辑——

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

其实是对自己不满。

谷爱凌的成才之路上,受外婆和妈妈影响很大。

她的外婆是交通运输部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妈妈是北大高材生,后赴美留学,在科研和投资方面都展露出独特的天赋和才能,还是滑雪教练。

影响谷爱凌最大的两位女性,都是有文化有主见又有强韧自我的人。

她们自幼就教育谷爱凌:你很棒,你做得很好,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这种我很好的认知,不断内化到谷爱凌的心里。

她自己也在不断努力中,在学业和滑雪上取得骄人成绩,考上斯坦福,又拿到奥运冠军。

这种努力+奖赏的荣誉感,让她对自己有客观而稳固的认知,外界质疑根本撼动不了她。

我接触到的不少孩子,虽然没有谷爱凌那么优秀,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只是,他们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

老师的一句批评,同学的一句嘲笑,偶然事件的一次伤害,他们很久都无法释怀。

我和他们深入沟通后,发现他们内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回响:你不行,你不好,你不配,你不可以。

这个声音来自谁?

来自他们成长中,抚养者的驯化和打击。

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孩子把养育者的要求,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一旦他们听到外界的不良评价,马上就在自动化处理中,陷入惯性自卑和难堪里:果然,我不行。果然,没有人喜欢我。

所以,心理学上有句话:

所有不满,都是对自己的攻击。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们对自己不满,所以才会格外看重他人的评价。

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认同,足够满意,足够相信,就没有人能摧毁你。

为人父母,我们也要俯下身子,伸出双手,给予孩子接纳和肯定。

我们搭建的不仅有亲情的桥梁,还有孩子自信的根系。

真正优秀的人,都有适度的自大。

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信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棍棒底下出孝子。

所以,一旦看到我们的孩子表现出自信,就大喝一声:

收起你骄傲的尾巴,你和那个谁谁谁比,差得还很远!别考了第一名,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然后,看到孩子灰溜溜地不吭声了,家长还大言不惭:要让他一小知道什么是敬畏!

这样的教育方法,培育出来的孩子,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学,内心里也是分裂苦涩的: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在这种自我贬损中,长期内心揪作一团,变得紧张又拧巴。

适度的自大,是自爱的必然,也是优秀者的特质。

学会爱自己,喜欢自己,认同自己。

这样,面对他人不合理的怀疑和质疑,你才不会陷入过度反思。

就像谷爱凌说的那样:我并不十分在意别人是否满意,我满意自己的表现就ok

和傻子论短长,辩赢了你也是输。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三七二十八的故事:

一个人在街上,听到另一个人在大谈三七二十八,就上前告诉说三七等于二十一,不是二十八。

两人发生了争论,三七二十八恼羞成怒,咬了三七二十一一口。

三七二十一非常生气,拉着对方到了衙门告状。

县太爷在上面问:怎么回事?

三七二十一说:

大人,对方不仅说三七二十八,还咬了我一口,请大人为我做主。

县太爷听后,一拍惊堂木:

三七二十八可以走了。来人呀,把三七二十一拉出去,打十板子。

三七二十一被打个鲜血淋沥,心里越想越不服气。

他又回到县衙,击鼓鸣冤。

县官看见又是他,就问:这回你告谁?

三七二十一说:这回告大人,我三七二十一,一点儿没错。大人不打三七二十八,反而要打我。大人判的不公。

县官一听,摒退其他人,悄悄对三七二十一说:

他都三七二十八了,你与这种糊涂人辨理,你能辩得清吗?

说明你更糊涂,不打你打谁。

和恶狗纠缠,容易拉低自己的档次。

和歹人纠缠,会弄丢自己的性命。

和三观不同的人辩论,就是凝视深渊。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同一个班级里、宿舍里,同一个单位里、集体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刺头,爱到处挑刺找事儿。

碰见这样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他们身上。

正确的做法是,闭嘴,远之。

你的时间宝贵,喷子不配。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允许的。

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会陷入关系的恶循环:

别人越忽略我,越诋毁我,越看不起我,越故意伤害我,我越要证明给他看,越要讨好他,越要在意他的评价,越要和他日日纠缠。

年少读书时,和同学的关系,形成这样的恶循环。

长大恋爱后,和恋人的关系,形成这样的循环。

工作走向社会,和同事的关系,又形成这样的循环。

然后,这样的人在创伤成瘾中,还一边受伤一边追问: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

因为,你在熟悉的味道里,总是把刀子一次次递到别人手中,然后纵容他人:你来扎我啊,往我最疼的地方扎啊。

你越在乎他人的看法,他人就越用恶意控制你。

你在控制和被控制中,弄丢了真实的自己。

打破这样的困局,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反抗,大声说出,捍卫自己的感受和边界,让那些总是羞辱你、否定你的人滚远点

第二,忽视,不在乎他人的评价,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越来越好中,把那些咬舌根的人甩得远远的。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允许的。

因为,你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态度,正是别人对你的态度。

共情不足是他人的事儿,

边界不清却是你的责任。

一个16岁的少年,因为苦于他人的评价和恶意,而去拜访一位智者。

我怎么才能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少年问。

智者笑着说:

我的孩子,你变得再好,也总有人不欢迎你。

很多看起来比你年长的人,他们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你。

因为,他们讨厌的不是你,而是他们自己的烦恼和焦虑。

如果你要讨他们的欢迎,那注定自讨苦吃。

少年又问:那么,既然这样,我要怎么样才能修行自己?

智者说:孩子,我送你四句话。

第一句,是把自己当别人。

这样,你痛苦或得意时,才会平和,因为众生皆苦,你不是一个人在受苦。

第二句,把别人当自己。

这样,看待别人时,你才不妄加评判,恶意揣度,而是心怀客观和慈悲。

第三句,把别人当别人。

这样,你才能对别人的问题果断放手,从别人的纠缠中果断抽身。

不试图改变他人适应自己,也不试图改变自己适应他人。

第四句,把自己当自己。

这样,你遇到自己的困境,才会勇敢面对;遇到自己的难题,才会负责担当。

这一路努力中,你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把自己当他人,把他人当自己,这是共情。

把他人当他人,把自己当自己,这是边界。

共情不足,会陷入贪念和自私。

边界不够,会陷入纠缠和战争。

对于共情不够的人,善良的你要捍卫自己的边界。

对于边界不清的人,勇敢的你不必过分地共情。

关我屁事,

关你屁事。

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除非他人愿意自我改变。

他们也无法改变我们,除非我们愿意付出努力。

相信别人有力量承担他们自己的苦难和生活,这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相信自己有力量迎接余生的风雨和冰霜,这是对自我的认可和希望。

然后,去分辨这样三件事:

我的事儿,他人的事儿,老天的事儿。

我的事儿,我全力以赴,尽力做好,尽情享受。

他人的事儿,我客观看待,尽量放手,秉持善意。

老天的事儿,我交给时间,相信因果,尊重结局。

愿上苍赐我平静,去忍受我必须忍受的事;

愿上苍赐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请上苍赐我智慧,让我分辨两者之间的不同。

如是,甚好。

 

 

 

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摘自:https://www.sohu.com/a/522116762_479543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