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多少家长自以为的“引导”,可能实质是“控制”

(2022-08-26 09:18:36)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育儿、教育

无论孩子是我们亲生的或收养的,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教养的旅程,这难免让我们产生占有感,觉得对他们拥有所有权。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亲子关系中的投入,比我们其他任何关系的投入都要多。尽管这种投入是父母身份的宝贵标志,但也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埋下了地雷,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我们可以控制他们的感觉。

我还记得我临产期间得到的领悟。为了迎接这个小生命,我参加了所有我能报名的产前辅导班,阅读了所有我能找到的给准妈妈的文献资料,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预备好迎接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然而,分娩没开始多久,我就逐渐发现,无论我觉得自己知道多少,我对整件事的控制只是一个幻想。分娩中出现的并发症导致我必须放弃我理想中的顺产,迫使我必须接受药物治疗,而我曾经发过誓怎么也不会向药物屈服的。在极大的痛苦中,我的思想还在和我必须接受帮助才能顺利完成这次分娩的现实做斗争。我用力地呼吸、使劲、最后大哭。我多么想用自己的方法生孩子,该死,我要为我的幻想战斗到底。

最终,我觉悟过来,也许我肚子里这个没出生的孩子为我预备了其他的安排。她准备用她的方法,而不是我为她准备的方法来到这个世界。她觉得原本的生产过程使她不舒服,她希望她的妈妈做出改变。我越想坚持,她越是抗拒,最后还通过在我体内排胎便的方式来发泄她的不满。医生建议我需要剖腹产,我难以接受。怎么会是我?我完全可以顺产的啊!我向医生请求,希望可以扭转局面。我的医生给了我一点时间,但最后还是严肃地警告我:你的孩子现在不安全,我们需要进入手术室。我的丈夫看着我受苦,理解我有多么失望。他也知道是时候把我从理智混乱的状态中叫醒,让我改变看法了,他敦促我说:你必须接受这个过程,你必须想想女儿。现在已经不是关于你和你的幻想,而是关于女儿了。

从那一刻起,到后来生活中的无数时刻,我意识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养育我们的孩子,很少会按照我们预定的计划进行。 我们不是在制造孩子,让他们按照某种方式、形状、形式来成长,我们只是在鼓励他们去生活、去经历童年、然后找到他们自己定义的生活。当我们被误导我们该为孩子成为什么人而负责时,我们便无法领会到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伙伴关系的本质。

艾米是3个小于7岁的孩子的母亲,在接受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感叹说:一方面,你告诉我必须为孩子做的所有事情负责,而另一方面,你又说我没有控制权。那究竟什么事情是我能控制的?我被搞糊涂了!

我回答说: 你需要负责的是自己在孩子身边时的表现,但你对孩子没有控制权。觉醒式教养的艺术在于明白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孩子,而当你越认为自己拥有控制权,孩子就越不听管教。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幸福安康的确是家长的重任,但这有清晰的界限。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界限在哪里,我们会错误地以为我们可以控制孩子的本性。

和许多父母一样,艾米没有认清她的角色。她觉得自己要对孩子的成功和幸福负责,便认为她需要控制孩子的心情、行为和选择。直到她开始深入钻研身为妈妈的职责描述以及其所限定的范围,她才开始弄清,原来她把 引导孩子和 控制孩子这两件事搞混了。

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事情,就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以及我们布置的家里的环境。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如何管好自己或家里的环境,导致我们转而去控制孩子。

孩子带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蓝图来到我们身边,即他们生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与世界联系的方式,有些孩子活泼好动,有些则文静内向,有的人暴躁多病、有的人快乐轻松。我们不能只保留身上那些我们喜欢的品质,而抛弃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品质。当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去发展那些与他们的真我相符合的品质,但绝不是通过控制和强迫。他们就是他们自己。只有我们接受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和孩子步伐一致。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顺服孩子的内在天性,包括他们的天赋与局限,是助力我们与孩子建立尊重和有意义的关系的前提。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控制仅限于我们自身和我们家里的环境时,我们就把需要做出任何改变的责任从孩子们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当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全权负责。一旦我们接受了是我们创造了孩子的生活环境,我们就可以开始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我正在营造环境的方式会促进和谐还是造成不和谐?

我要做什么,或停止做什么,才可以引导我的孩子做出某种行为呢?

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喜欢刷牙,但是我们有责任创造条件来帮助孩子认识到刷牙是每天生活里的重要部分。我们铺好路,让孩子选择如何在这条路上与我们同行。只要我们把精力集中在铺好一条符合孩子个性的道路上面,我们就很好地完成了我们的工作。

我在奥普拉的生活课堂上发表的其中一段话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我说: 我们不能控制孩子。我们只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停止投入精力在试图控制孩子当下要做什么以及他们未来会成为什么人上面去。无论我们在这方面投入多少,这都是一场必败之战。真正的挑战是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我们真正能控制的因素上面——我们自己、以及整个家庭的运作。

我想起了麦迪森,她有个发展异常的7岁女儿你面对的挑战,是要重新塑造你对控制的概念。我对她说,与其他正常成长的小孩不同,你不得不面对的,是你对你的女儿几乎没有控制力。为了放弃控制孩子的生活,你需要转离自己是孩子母亲这个角度,而把自己看作女儿的精神导师。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把女儿看作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

麦迪森充满恐惧地回答道:你的意思是什么?我是她的妈妈啊。我不知道我还能是她的谁。

我们固有地认定自己是母亲或者父亲的角色,这反而使我们停留在表面,我解释说,尽管我们的文化很认同父母的角色,但过于依附这些角色,便削弱了我们与孩子的精神个体联系的能力。 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与孩子的精神层面沟通,就会使我们认识到,生活不仅仅是简单地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关于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每个人,一生之中都会面对许多挑战,我们必须战胜它们。每个人的际遇不同,但要战胜困难,我们都需要我们爱的人的帮助。你的女儿不需要认为,她碰到了困难是因为哪里出了问题。她只是单纯要求你接纳她原本的样子。只要你帮助她面对她所碰到的困难,而不是怨恨那些困难,你可能会意识到,没有它们,她就不能成为现在的她。她需要你接纳她的局限,从接纳开始,帮助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实现最大的成长。 当我们看清楚孩子是带着什么来到世上的,并将这些作为他们天性的内在部分来尊重时,我们就能够帮助他们成为他们需要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的那个样子。这就是做孩子的精神导师的意思。

麦迪森慢慢地开始了解控制孩子的局限、尝试让他们循规蹈矩接受孩子、使他们有机会在转变的道路上整合他们的局限这两者之间微妙而深远的差异。当她理解了这种看待女儿的不同角度背后的力量以后,就发现她们的关系立刻发生了变化,她兴奋地向我汇报:我们不再为功课的事情吵架了。过去我很担忧她的功课,要求她必须全部做完。现在我让她去尝试做她会的部分,并且为她的完成而鼓掌。她看到了我认同她的努力,非常开心,而且比以前更加用功学习了。真难以相信,原来我就是阻碍她成长的人。过去我以为只要逼她,她就会做出改变,但现在我知道那只会削弱她的能力。

我们的孩子能感应到,我们是接纳还是拒绝他们。当他们感应到我们理解他们本质的个性时,他们身上那些为了躲避我们的批评而封存起来的活力便得以释放。这些活力使孩子的身心成长焕然一新。当明白我们身为孩子的精神导师这个角色的力量时,我们就能为孩子内心渴望自我实现的悸动灵魂而喝彩!

 

 

本文节选自 沙法丽 · 萨巴瑞所著的《家庭的觉醒》(有删改)

 

 

(摘自:

https://www.sohu.com/a/398167401_164937?spm=smpc.author.fd-d.10.1592467248710YOtAS6r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