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哈佛大学研究:想让孩子更聪明,需要做对这件事

(2022-08-19 10:07:29)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育儿、教育

导读:孩子的智力并不是天生的,智商较容易受到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印象很深刻。

网友说自己在生女儿时请了一位月嫂,只是初中毕业,却培养出了两个学霸孩子。

儿子高考以666分的高分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从小到大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

女儿现在也上初中了,学习成绩特别好,语文尤为厉害。

网友初知道这位月嫂有这么两个厉害的孩子,很是惊讶。

但通过接触,发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月嫂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用心。

她虽然学识不多,但教育孩子很朴实,始终相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师。

让人不禁感叹,谁说学霸父母才能养出学霸孩子的?

原来,学霸并不是天生的。孩子的智商和遗传没有太大关系,家庭教育和环境才最关键。

美国著名教育家Julie Lythcott-Haims,曾经在TED演讲中提到哈佛大学历经75年的研究,研究的对象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最终得到的结果是:

孩子的智力并不是天生的,智商较容易受到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后天的培养,对孩子的智商如此之重。

从这4点出发,我们的孩子也能越来越聪明。

01 多运动,有规律地运动

有没有发现,那些出类拨萃的孩子都很喜欢运动。

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是脑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专家欢哥,是1999年江苏省高考状元,他在一则视频中讲到:

我当初能考上清华,多亏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到现在我都很很感谢他。

原来,从进入高中后,欢哥的班主任老师就带着学生一起运动。

等到他开始研究脑科学后,发现老师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更明白了老师的用心。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管理情绪,而大量运动正好可以将身体里的焦躁不安释放出来。

运动又练就了专注力,这些都是可以迁移到学习上去的。

难怪,李玫瑾教授说在操场上活跃的孩子,往往更优秀。

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约翰·瑞迪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写到: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大脑之间的秘密,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得出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健脑,同时让孩子更聪明的结论。

看过一个新闻,17岁的成都女孩张恒一被牛津大学录取了,但她声称自己不是学霸,只是爱玩爱探索。

她初入高中时在年级排名只是中等,但因为她非常喜欢运动,爱探索,找到目标就会不顾一切地去争取。

她的老师说她学习可能不是那么有天赋,但她比同龄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内心非常强大,有梦想、有专注力、有目标感。

而且她一直以来就热爱运动,脑子活络,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高中三年,她不仅充分利用好时间学习,还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唱歌弹吉他等样样不落。

果然,运动就是孩子最好的健脑药。

父母想要孩子变聪明,就可以从带着孩子一起运动做起。

让孩子爱上运动,实现手握人生进阶的王牌。

02 游戏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一提游戏,很多父母就像听到洪水猛兽,生怕游戏毁了孩子的人生。

殊不知,玩游戏竟是科学育儿的开始。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指出: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它是学习的伙伴,游戏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孩子做游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帮助神经分叉快速地生长。

可见,游戏有助于脑力的提升。

当然,这里的游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电子游戏,也不是玩具,而是社交意义上的游戏。

游戏能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影响孩子的认知、语言、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电视剧《暖阳之下》中5岁的小朵拉,生性活泼好动,却突然变得沉默不语。在幼儿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也不和小朋友玩,就坐在那里发呆。

老师发现情况后,担忧地询问朵拉爸爸,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让她变成这样。并告诉爸爸要及时解决,长期这样孩子可能会自闭。

爸爸经观察发现,家里并没有什么事,而是因为妈妈害怕朵拉落后于别人,在周末为孩子报了诸多兴趣班,完全不给朵拉玩的时间。

于是,没有了和爸爸妈妈玩游戏的时间,朵拉不仅情绪不好,还影响到了身心发展。

能玩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有很多父母误以为,既然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影响这么大,是不是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就好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冲,重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认为,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不论父母多忙多累,不论让孩子上多少补习班,父母都要抽出时间,全心全意地跟孩子玩会儿游戏,做孩子的玩伴。

03 阅读是可控的因素

法国脑科学专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说过:阅读会改变大脑的结构。

确实,爱阅读的孩子,往往更聪明。

福建漳州的少年王子扬,16岁就跳级考上中科大,靠的不是刷题才得高分,就是阅读。

王子扬说自己不喜欢刷题,更爱阅读,因为阅读可以拓展思维,对于解题有帮助。

在阅读的过程中,左右脑需要通力合作,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就会保持活跃的状态。

孩子经常阅读,就能不断磨炼大脑,从而越用越聪明。

孩子是否变得聪明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阅读绝对是可控的因素。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湖南有位爸爸,为了让儿子爱上阅读,花费10年时间在家里建立了图书馆。

在儿子2岁时就已经有2万册的藏书,如今儿子成了最忠实的读者。

有了父母的用心陪伴,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自然会爱上阅读。

有了优质的阅读,孩子的一生都有可能变得优质。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教育就成功了一半。阅读,是父母给孩子最美的馈赠。

04 父母越会聊天,孩子越聪明

曾有一个新闻,爸爸为了和法学系女儿聊天自学过法考,看哭了。

女儿是个学霸,学的法律专业,被保送进北京大学法学院。爸爸为了和女儿在沟通中顺畅,就用时八个月通过了法考。

大家在感慨一家人都太牛了,想要取经。竟在女儿介绍意外发现,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从小到大一家人最喜欢坐在一起聊天离不开关系。

原来,父母会聊天,竟然是成就孩子出色与否的秘密武器。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全脑课程,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方式。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在自传《你好,我是费曼》中提到,他的成功离不开父亲的影响。

父亲教育我的方式就是,给出各种各样的实例,并加以讨论——毫无压力,只是愉快、有趣的讨论。这激励了我的一生,让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都饶有兴趣。

费曼说: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很喜欢父亲给我讲东西。

可以说,正是父亲优秀的聊天能力,最终聊出来了一个诺贝尔得奖者。

和孩子越交流,就越聪明。

可见,一个语言丰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和孩子的每一次聊天中,都能引发他们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父母多和孩子聊天,可以助力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05 小结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能力,那么他是不是就会比别人抢先接近成功呢。

作为父母,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着重培养运动、游戏、阅读和沟通的能力,孩子的未来将会走得更宽广。

 

 

 

(摘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368537739537823&wfr=spider&for=pc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