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哪种组合对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2022-08-17 09:09:07)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育儿、教育

蓝骆驼

前段时间看《超脑少年团》,被一位爸爸暖到了。

节目中,小男孩高培淇,年纪最小,实力却非常强,是个有着超级大脑般的别人家孩子

虽然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他还是输掉了比赛。

男孩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时候,他的爸爸走到舞台中央,抱了抱儿子,鼓励说:

胜利就像糖果,吃多了牙会坏的。

失败就像药,能治好你的病。加油吧!

心疼的眼神、宠溺的摸头杀,满满的父子情深。

高爸爸的一番举动,让主持人感慨万分:

中国几千年,一直在说严父慈母。我看现在的爸爸们,一个比一个温柔,递纸巾的、流泪的,一般都是爸爸。妈妈们却一个比一个刚毅。

就拿高培淇来说,妈妈更严格,爸爸扮演的就是一个陪伴升级打怪的角色。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以前我们常说慈母严父,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严母慈父

母亲要严格而坚定,父亲要理性且和善。

01

家有儿子,父亲一定要

以前人们常说,严父出孝子

很多爸爸习惯扮演严父的角色,觉得只有严厉了才能有威信。

这样真的对吗?

综艺节目《你好爸爸》中,曾经采访了上百位素人爸爸。当问到您的父亲是怎么样一个人时,出现最多的答案就是严厉

这些已经当了爸爸的男人,回想起小时候被严父管教过的日子,依然心有余悸。

有个男人,小时候非常调皮,他说:

从小,他给我灌输的就是,我是没用的,连猪都不如。

长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总是非常自卑、怯懦,觉得自己永远在犯错,不如别人。

有个男人小时候喜欢戴鸭舌帽。

爸爸却说他那样太像小流氓了,一把把他帽子撕坏了。

虽然在爸爸眼里,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他却被伤了好多年,直到现在还记得。

有个男人,从小被爸爸打到大。

只要不听话就会打我做错事就要天天挨打动不动教育我们的方式都是用武力来解决

被打怕了,他选择了逃离父亲。

人到中年,还在跟爸爸冷战。

其实,他们口中的严父,正是很多中国式严父的缩影——不注重情感交流、亲密互动,反倒是吹胡子瞪眼,处处彰显爸爸的威严

这些严父不是不爱孩子,是真的没用对方式。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比母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严重得多。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时常责骂、惩罚孩子,孩子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和家庭成员更疏远。

这些人长大后,也会下意识地模仿当年的父亲。扮演一个严父的角色,用曾经遭受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关于父亲这一角色,李玫瑾强调过:

父亲一定要。因为父亲是有力量的,父亲慈爱,孩子认为是有人撑着的,天塌不下来。

做一个慈父,要给孩子两种感觉:

第一,要给孩子一种胸襟。

告诉他这个事儿眼前看是个大事,回过头看就不大了。

第二,我有力量,但是我不随便滥用。

和孩子是朋友一样的感觉,给你建议,告诉你该怎么做。

做一个有爱的父亲,一个温柔又阳光的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更有利。

02

家有女儿,父亲要教育、更要

前些天去亲戚家做客,一进门就看见她家孩子低头坐在沙发上,眼睛湿漉漉的,还噘着嘴。

再玩打断你的腿” “看我怎么收拾你”......

孩子爸爸火冒三丈。

一问之下才知道,女儿最近经常半夜玩手机,成绩下滑了。

女孩很不情愿,嘴里听不清在嘟囔什么,但是等爸爸一转身,她就重新拿起手机玩了起来。

孩子并不是反对道理,她抗拒的是这样一个强势的、不理解自己的父亲。

家有女儿,爸爸要管教,但不是强势蛮横地管理

很多爸爸也是这样的:

他们不讲究教育之道,也很难看到孩子内心;看到孩子认错,变乖,就认为目的达到了。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治标不治本,还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家有专制和强势的爸爸,女孩性格容易有两种倾向:叛逆、自卑。

因为爸爸的不理解,逐渐变得叛逆;

感受不到爸爸的爱,逐渐变得自卑。

家有女儿,母亲要,父亲要

母亲给她底线原则,父亲给她自由的高度。

妈妈立规矩,爸爸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回应孩子的情感,这样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亲密关系。

03

妈妈爱中有,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一提到妈妈,很多人会想到慈母二字。毕竟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都是温柔角色的存在。

妈妈温柔并没有错,但不能无原则地娇宠、袒护孩子。

前段时间的陕西街头,一个男孩想玩手机被妈妈制止。争执几句后,男孩一把将妈妈按倒在地,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往妈妈屁股上狠踹。

附近的保安看不下去,想上前制止,男孩却冲着保安大吼大叫。

保安很生气,拿出手机对男孩说:

别闹了,听到没有?再闹我就报警了!

妈妈连忙爬起来替儿子求情,希望保安别把事闹大。

小小年纪都敢打骂妈妈,长大后又会变成啥样呢?

可想而知。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也是模仿出来的。

越温柔、越不被尊重的人,孩子就越敢欺负。

相反,如果妈妈能够严格要求,原则性强,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坚定地反对,孩子可能也就不再闹了。

李玫瑾强调:

作为妈妈,要干脆要果敢。就是我说到这儿就到这儿,你不要跟我怎么样。

妈妈可以温柔,但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有分量。

说一是一,掷地有声。

这不仅需要妈妈做严母,还需要爸爸的尊重:

不在孩子面前说伴侣的不是,

这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判断;

在教育孩子上多打配合,

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当着孩子面拆台。

04

教育的观念原则要统一,教育的形式可以更灵活。

严母慈父,就是一种角色的分配。

,并不是非要用打、骂的粗暴方式对待孩子,而是指态度和要求的严格。给孩子一个底线原则,不能碰;

,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给孩子爱的教育。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尽情绽放。

父亲负责引导,给孩子底气和爱;

母亲把控原则,教会孩子被爱和感受爱。

母亲温和而坚定,给孩子爱的广度;

父亲理性而和善,承托起爱的高度。

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孩或者女孩,

通常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父母各司其事,让爱和教育的秤砣不偏不倚。

 

 

 

(摘自: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183289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