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志娟的博客
陆志娟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9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几点转变,看观察有效性的提升

(2019-11-25 14:10:26)

从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几点转变,看观察有效性的提升

虞永平教授指出:“观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观察不是随便看看,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特别是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以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作为观察者角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以《指南》为引领,通过网络、书籍、园本教研、观察案例分享等多种途径,围绕“如何进行观察,提升观察的有效性”进行不断学习和实践。下面从我园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几点转变,谈谈观察有效性的提升。

一、从教育理念的转变,看教师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以虞永平教授提出的“什么是课程游戏化及游戏化理念和精神”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慢慢更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以前,教师撰写观察记录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现在教师有了主动观察的意识,一本便签、一支笔、一部手机老师们随身携带,已成为一种习惯,将观察融入到了一日活动当中。

二、从观察、记录方法的转变,看教师多感官观察能力的提升。

1. 运用持续观察法,体现观察的价值性

以前,撰写观察记录是教师最头疼的事情,常常反映不知道要观察些什么。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老师们看似随时在观察孩子,可是这些观察都未必有价值,也许只是在环视全体幼儿,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发现隐藏的教育价值。我们根据课程游戏化对教师提出的观察要求,向老师们提出要每天观察一位幼儿,每天观察三次,每次观察三分钟,或者是对某位幼儿持续观察10分钟的倡议。只有对孩子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发现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记录。现在我园教师能对孩子进行持续观察,较好的捕捉到有价值的内容,并记录下来。

2.采用白描记录法,体现观察的客观性

以前,教师对幼儿活动描述出现记流水账的现象。我们借助星辰网络教育平台,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了如何运用白描记录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老师们慢慢会把观察到的幼儿的动作、神态,听到的孩子的语言、对话都一一客观记录下来,且不参杂教师的主观意识。我们给老师们提供了便签,鼓励教师采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活动情况。老师们慢慢学习,通过调整记录的方法,提升了观察的客观性、真实性。

3.设计区域观察记录表

     以前,我们以自主性游戏观察记录表为主,且以文字记录法居多。老师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发现这种观察太单一,因此,大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年级组教研交流等活动,设计了以学习型区域为主的观察记录表。结合主题展开对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特别是对幼儿与区域材料互动情况的观察,以便教师了解孩子发展的不同情况以及对投放材料的适宜性做进一步思考和调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大家又发现原来设计的表格虽然能看出孩子在区域活动的一些情况,但能呈现的都是表面现象,缺少老师的分析和进一步措施。为充分提高表格记录对观察的有效性提升,老师们提出在表格最后添加一栏,用于教师分析自己投放材料方面的不足,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4.撰写没有格式要求的观察记录

有时在一些比较随意的时刻,教师观察到了幼儿发生的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件,教师可以利用便签、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以前,老师们观察在先,记录后补,现在即便是后补,教师也有回忆当时情况的辅助材料,更真实地记录有助于教师的分析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三、从分析着眼点的转变,看教师专业解读儿童能力的提升。

我们进一步学习《指南》,进一步了解各年龄段孩子发展的特点,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儿童,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前,教师解读幼儿行为多从幼儿个人的某些特质进行分析,现在分析时能更聚焦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四、我们的问题和方向

1.我园年经教师,特别是1-3年教师居多,理论联系实践不足,老师的观察、分析解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将通过外出培训、提供观摩研讨的机会、与经验教师结对等活动,慢慢提升观察能力,从而提升幼儿园整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2.在分析解读孩子的部分,老师还是缺少专业理论的支撑。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指南》及相关专业书籍;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采用专业引领加园本实践、思考、反思的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努力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