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变废为宝”的实践探索——沙正蕾

(2014-06-16 13:07:06)
标签:

育儿

分类: 硕果累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一方面,幼儿园花在各种玩教具上的费用是越来越多,且现成的教玩具玩法单一,孩子玩了几次后就没有了新鲜感,扔在一边,如此昂贵的玩教具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幼儿园大都提倡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在实践创新、身体素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最后还为幼儿园节省了开支。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引导幼儿、家长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利用与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从而使废品成为幼儿生活中的玩具、教师教学的教具,成为幼儿园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再利用资源。为此,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在一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关于“变废为宝”的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多种渠道共同收集

材料是影响制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根据制作内容精心选择材料才能支持幼儿获得成功。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随处可见,只要留心,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幼儿手工的材料。我们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家长等多渠道收集各种边角废料,同时,发动幼儿去寻找材料,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周边生活中的自然物和熟悉的材料,如:不起眼的碎布片、被丢弃的废旧纸张、纸盒、零碎的棉花、海绵、家中没用的瓶瓶罐罐,甚至泥石、种子、植物等。刚开始很多家长不理解,认为用完的物品脏了、旧了、没有可利用的价值,于是我们通过家长宣传栏、家长会等多种渠道来增强家长和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许多成品,如:纸杯制作的吊饰、碟片绳子制作的工艺品、旺仔牛奶瓶子制作的小型活动器械,将它们布置在幼儿园的走廊里,运用到幼儿的游戏中。家长和孩子听了、看了、也了解了废物也能变成宝,他们开始主动、热心地搜集各类材料,如:酸奶或牛奶瓶、汽水瓶、饼干盒、薯片筒等,洗干净后投放到幼儿园的废旧物品收集箱里。很多家长还热心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与孩子一起制作体育器械,如沙包、米袋、梅花桩等,孩子从中能得到无穷的乐趣。这种支持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从而对幼儿的制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组织幼儿进行分类

收集废旧物品零零碎碎花样繁多,首先要做的就是分门别类的放置,我们在教室门口放置了几个收集箱,并在上面贴上让幼儿一看就能懂的标志,让孩子们能够积极有序地分类放置。如在收集箱上贴了瓶子标志的,就是让幼儿把带来的各种瓶子放到里面,不能把布、盒子等放进去。孩子在投放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分类能力、收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们一般把使用的废旧材料分为:盒子类:药盒、牙膏盒、牛奶盒、塑料盒、鞋盒、礼盒等。瓶罐类:易拉罐、饮料瓶、药瓶、酒瓶等。贝壳类:海螺、蟹壳、扇贝、香螺、长丝螺、河蚌等。植物类:树叶、麦杆、毛竹、狗尾草、树木、野花、稻草等等。建筑用的材料类:砖块、沙子、石子、管子、螺丝、废木料等。缝纫用品类:带子、扣环、手套、帽子、饰物、花边、领结、袜子。废布料类:粗麻布、帆布、棉布、斜纹布、丝绸布等。 美发用品类:发夹、梳子、镜子等。家居用品类:瓶盖、皮夹、绳索、蛋壳、旧地板、衣架、灯罩、装潢用品、包装材料、刷子、旧碟片、缎带、橡皮圈、图钉、瓷砖、旧轮胎、电话机等。废纸品类:硬纸板、卷轴、贺卡、杂志、报纸、餐巾纸、砂纸、线轴、吸管、蜡纸、包装纸等。收集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这些成品或半成品都给我们开展区域活动提供了素材,节约了教育经费,更突出了我们的环保理念。

三、发挥功能充分运用

废旧材料应用广泛,不仅在教学中会经常用到,而且在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都离不开废旧物品的参与。

1.教学活动中的利用

废旧材料和幼儿教学看似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和范畴,但它们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合理地运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对幼儿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如:利用包装盒可以让幼儿抱、推、拉纸盒到指定地点,训练幼儿听指令做事的能力;或者把包装盒挖一个能放进幼儿脚的洞,让幼儿穿“大鞋”行走,以训练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可以让幼儿练习跨过、跳过或从纸盒上往下跳的动作,来训练幼儿的腿部大肌肉群;更可以让幼儿坐在较大的包装盒里,目光和家长对视,由家长推着、拉着、或抬着“车、轿子”走,通过目光对视,除了培养母子、父子之间的亲情外,还训练了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或者,去掉包装盒的一边儿,干脆让幼儿自己开着他们的“汽车”到处跑着玩儿,训练幼儿的奔跑能力。利用较小的包装盒,让幼儿练习形状、颜色的配对、分类等练习。再如:利用瓶子进行颜色、大小、高矮、粗细分类,训练幼儿的感知;瓶盖与瓶子的配对,训练幼儿用手拧的技能和各种感知的训练;还可以把瓶子挖开一个缺口,贴上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训练幼儿用手指捏、用手抓、用勺子舀、用筷子夹等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各种植物、动物,对其进行热爱、保护动植物的情感教育;还可以在瓶子里放入不同量的粮食,通过晃动发出声响,训练幼儿的听觉;也可以,把瓶子里放入水,做成扁担让幼儿用双肩挑,训练幼儿行走的平衡能力;或用双手提着走,训练幼儿手臂大肌肉群的力量;或放在背篓里,训练幼儿的负重能力;也可以把放入水的瓶子当作“保龄球”玩,训练幼儿的手臂力量和击中的正确率;或者把两个瓶子放入颜色水或农作物用一个连接嘴连接两个瓶口,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下降速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把瓶子盖打成孔,让幼儿用线绳穿,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和做事的耐心。这样的活动设计,取材方便,幼儿重复练习的机会多。既培养了幼儿多方面能力,又减轻了幼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方便教师的教学、游戏,一举多得。

2.区域活动中的利用

我园区域活动现成的材料较少,如果购买大量的区域活动中的玩具,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对我们农村的幼儿园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合理的运用身边可用材料,不但可以节约能源,还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将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做成成品或半成品玩具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游戏。如:在计算活动区中,孩子们把薯片盒装上用挂历纸制作的各种点卡、实物卡,并用纸盒制作成分类盒,帮助孩子练习点数、数数、分类等,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好看;在表演区里,孩子们用各种包装纸、旧报纸制作漂亮的服装,打扮自己,进行时装表演;体育区角里,更多的是孩子和老师、家长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的纸球、沙包、飞盘等;在角色游戏区域里,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包子,饺子、饼干,制作各种食品,水果拼盘,形象逼真,生动;在棋类区中,我们利用废旧图片与幼儿共同制作的游戏棋,有交通棋、旅游棋、卫生棋等;在编织区,我们用废旧纸箱、鞋盒、进行剪切成长城形状,再用旧毛线和丝带在盒子上练习系鞋带、学编织。

孩子们在学学、找找、玩玩中学到了更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创设形式各样区角活动,让孩子们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想想,在学与玩的尝试、操作与创造过程中,我们的孩子是小巧手、小创造家、小小艺术家,更是个环保小卫士。同时在区角活动开展中,也提高了教师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都让我们的区域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3.游戏活动中的利用

废旧物品通过师生的装饰、改造,用在幼儿的游戏中去,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活动用具的制作方法及玩法:易拉罐可以吊在绳上,练习原地纵跳;还可以几个绑在一起,做成用来练习平衡能力、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塑料瓶灌上彩色的水,用来玩保龄球、抛接瓶子、当接力棒、当小树进行跑步比赛等。一些民间游戏也随之被挖掘出来:塑料瓶制陀螺、铁丝弯成环滚铁圈、缝沙包、踢毽子、用坏的橡胶皮手套剪一剪制成跳皮筋等。幼儿从中体验到与父母共同探索的乐趣,引发了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在玩玩、做做、试试、想想等活动中锻炼了手部肌肉,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开发了智力,使游戏活动发挥了更大的功效。

“一物多玩”在游戏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一次,我为幼儿设计的是“巧玩鞋盒”的游戏活动。我准备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鞋盒,要求他们想出各种玩的方法。一开始,小朋友们拿着鞋盒不知所措。我有意识地又说了一遍:“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时有几位孩子开始动起来,但他们大多数只是把自己手里的鞋盒放在地上跳过来跳过去。李正源听完我的话,点点头,乐呵呵地对我说:“今天我要给你们露一手。”我并没有急于追问,只是在一旁静观。在玩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平时活动不认真的李正源小朋友,此时正玩得入神,两眼放出好奇的光芒。只见他把一边多余的鞋盒摆成一条线,一会儿左右来回跳;一会儿又向前连续双脚跳; 一会儿又把鞋盒两个两个摆在一起练习双脚跳……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其他幼儿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加上受到李正源的启发,创造性思维暂露头角,玩得方法也开始多起来了。有的幼儿将鞋盒两个重叠、三个重叠……练习跳高;有的把鞋盒穿在脚上,练习走路;有的已经在帮鞋盒找合适的盖子了……孩子们创造出了一物多玩的“鞋盒”新形象。以后的每次活动中,我都能看到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我渐渐地感到这些看似破旧的东西在孩子的眼中却都成了宝贝,它们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那些看似美观的成品。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也远远超过了成品。

4.环境布置中的利用

环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班级的了解,通过引导幼儿对环境的注意,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我班的墙饰和区域的环境创设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更多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不断融入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墙饰材料的选择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除了精美的包装纸等高档材料外,更多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像废纸盒、易拉罐、海绵、贝壳、油壶、卫生纸桶等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体现内容和材料的丰富性。这样有利于墙饰的及时更换和补充,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从小做个有心人,养成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我们把身边的自然材料请进了幼儿园的活动室,用秋天的落叶在纸上拼贴图画,玉米皮可以编小辨,制作麦杆画,精美无比,玉米杆、草珠子涂色后转眼成了一串串项链,涂色后的杏核,锯木渣都可以贴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我们还与幼儿一起用玉米皮、麦杆、干果等来制作了孩子们喜欢的手工作品。在主题活动“我的玩具”中,我们有用稻草编织的稻草人,用树叶绘成的故事,用草梗编的箩筐,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虫子等等。让孩子在制作、欣赏中不但了解了这些自然物本身的特点,也了解了除了它们本身的使用价值,还有其他的用途。另外,我们让幼儿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如:将果冻盒里面塞上漂亮的皱纹纸,并用花形状的软塑盖住,老师帮助串起来,就变成了很漂亮的风铃;在版面“美丽的大自然 ”中,幼儿亲手制作了拉花,并用彩带折成蝴蝶结,装饰起来非常的漂亮,幼儿对这些自制材料的玩具装饰非常感兴趣。

由此可见,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材料远比一些现成的玩具吸引幼儿,只要稍微动动脑筋,都能变废为宝,能带给孩子更多的乐趣,对孩子是有益无害。一方面,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一样玩具做好后,幼儿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会无比的快乐,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其次,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他们也明白通过自己付出的劳动也能变废为宝,这些奇妙的变化会让人欣喜,明白有劳动才有收获的道理,会更加珍惜自己制作的玩具。再者,幼儿在收集废物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白废物利用的好处,有利于幼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的形成。

四、家园合作携手成长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利用废旧材料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发动家长参与,提高教育实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废旧材料收集、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发挥出家长的教育作用。如:我们在活动室设置了“百宝箱”,将收集来的塑料瓶、包装纸、礼盒、包扎带等材料放进“百宝箱”内。同时,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一起参与到我们的“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来。组织家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类具有操作性、活动性、观赏性的玩具、工艺品……我班的玩具柜上摆满了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件件作品,纸盒做成的小动物、毛线编织的小衣小帽,易拉罐做成的欧式家具,树枝编成的相框、相架,塑料瓶做的娃娃、玻璃瓶做的风铃、废光盘作的小动物,纸盒做成的高楼等等。这样,既让家长掌握了各种变废为宝的技能,又增强了家长、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从而让环保教育在家庭中延续;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证明:废旧材料对幼儿产生的效果是极为积极和成功的。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有利于创设优美丰富的环境,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创造中,孩子们不仅享受到生活、自然、艺术的美,更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同时,能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为幼儿园节省资金,真正体现低投入、高效益的教育理念;而且更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环保的认识。如:废旧物品不仅可以作成玩具,还可以被再利用:废旧纸盒、报纸、书可以重新被制成纸浆,再生产成纸;废旧金属还可以再被熔化炼成新的金属……我还引导他们通过电视、报纸了解到: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地方出现资源紧张;现在全球的污染很严重,造成了气候上的变化;造成许多自然灾害;造成物种的灭绝;并号召幼儿“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在节能、节源、便利的同时,更使孩子多了一份责任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