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芳華來~芳香生活:让精油治愈你的心灵(十五)-深入了解之精油的历史应用

(2022-06-15 11:49:23)
标签:

芳疗

健康

教育

精油

文化

分类: 精油效用
芳香植物的悠久历史
通过上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对精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如何以一位芳疗师的身份去学习。那么,从这一章节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学习有关精油的正式知识了。首先,我们会从芳香植物诞生与发展的历史开始说起。
比如,芳香植物作为食物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历史,芳香植物作为药物使用的历史,或者是芳香植物作为宗教物品使用的历史,以及芳香植物在历史上的应用和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
首先,相信大家在第一次听到“芳香疗法”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并不是一个很中国风的词语,对吗?
尽管香草这种东西在中国分布很广泛,数量也众多,但是香料在中国的地位和应用价值其实并不是非常的突出,因为中国人在饮食上保持着“吃草”的习惯较多,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也比较多,所以没有必要在香料的食用上大费周章,于是在中国,很大一部分的香料都演变成了中药。
但是在欧美地区情况却大不相同了。由于气候和种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欧美地区的民众几乎都是以肉食为主。这种以吃肉为主的饮食习惯从过去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就像大家熟知的西式快餐汉堡包一样,主要组成成分也是肉类,青菜是不多的。
其实,以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知道肉类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经放,能保存的时间有限,如果是在气温较低的冬天,肉类还勉强能放几天,但要是到了炎热的夏天,只需要一天可能就坏掉了。而且肉类吃多了,还不容易消化。
所以,人们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肯定是需要想尽办法防腐的,或者是需要考虑如果肉有一点变质,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掩盖异味,让它的味道更好入口,毕竟,在物资匮乏的时期里,任何一点食物都是不能浪费的。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就诞生了《香料传奇》这本书,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当你阅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对那个时候的香料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自然能够明白了为什么小小的一袋香料,有时候甚至可以挑起一个国家的战争,因为它们代表着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
在欧洲国家和地区,芳香植物在宗教领域的使用也是较为常见的,例如在公元前1000年,乳香之路就已经鼎盛繁华,它们的繁荣带动了周边的各种其他商业的迅速发展。
溯源自更早的上古时代,我们大致能想像出祖先们围在燃烧着木材及树脂的火堆旁,借由吸嗅燃烧时四处飘散出的植物香气,来达成圣洁又神秘的宗教仪式。按照古时候人们的信仰来看,有些香味据说具有驱除体内邪灵的功效,而在祭坛上使用薰香也可以起到平抚天怒与获知神谕的作用。
直到今天,这种方法仍然被遵循古老信仰的人们所沿用,这一历史来源也体现在「香水」的英文称谓中,perfume一词正是源自拉丁文perfumen,原意为“透过烟薰”。这种透过香水或薰香来提升个人精神层次或是其他领域的智慧的行为并非完全是迷信或是原始冲动,这种现象,其实属于一种下意识的转移,例如所谓的忘我状态。
有过此类经验的人会知道,当人们在进行一些冥想或是瑜伽时会比较容易进入此种状态。这种感受起源自大脑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在大脑中的位置较为接近嗅觉中枢,这也是为什么香气可以带领他们进入这样的状态。最早被古人用来充当薰香的乳香树脂,在薰烧乳香的过程中会释放出让人神经产生兴奋作用的气味,为人们带来祭典仪式时的振奋体验。
在欧洲著名的宗教典籍《圣经》之中,经常会提及乳香,没药,雪松,穗甘松,牛膝草等油类,可见它们使用历史的悠久。而《圣经》中最著名的与精油有关的故事就是,在耶稣诞生之际,三位东方圣人携带着乳香,没药和黄金来朝见圣人的故事。除了基督教之外,在佛教里也有精油的身影,常用的檀香、沉香其实也是属于精油的一种。
精油除了在欧洲地区大放异彩之外,在四大古国中也很受欢迎。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时期,四大古国里的中国、印度、埃及就已经开始普遍地将芳香植物作为药草使用了。而其中的中国更是芳香植物的大户,对芳香植物的应用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在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借助香囊、香袋等载体,将芳香植物佩戴在自己身上,达到祈福、驱虫等目的。周代的时候人们有五月采摘兰草的习俗,当时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直到今天,每逢端午节人们仍然常用香艾、菖蒲沐身洗头,以防止疫病滋生和蚊虫的侵扰。直到现在,中医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华文化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所以,虽然系统化、理论化的芳香知识是一种很西方的“舶来品”,但是论芳香植物的描写著述,中国可不比其他国家的少,例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还有《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
当然,古印度也是芳香植物大户,例如姜黄,姜,穗甘松,没药,锡兰肉桂,印度檀香等植物,在今天的印度仍然占据举重若轻的地位。另外,印度的阿育吠陀,灵性修炼都和芳香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四大古国之一的古埃及,芳香植物应用的历史也十分久远。早在法老王时代,芳香植物就已经被应用在美容、治疗型药物和木乃伊的制造上。
1872年埃及曾经出土了一批公元前2000年的文物,其中的埃伯斯手稿上就记录着芳香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功效等,如果今天你去埃及旅游,还有可能买到仿制版的手稿,可见芳香植物对古埃及人的重要性。而在迄今三千年的摩西时代(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从部落向国家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人们就已经学会将乳香、白松香、沉香等精油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并用没药来治疗花粉症。
在1992年对图坦卡蒙墓的发掘中,就出土了35个石头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里面装的是乳香和没药,时至当日,罐子里还余留着它们独特的香气。
在古希腊的历史里,还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植物之父,叫泰奥弗拉斯托斯。他在公元前300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名叫《植物研究》的书,里面清晰地记录了很多芳香植物的特殊用途。他还发现了茉莉的香气夜间比白天更浓郁,这足以证明他对芳香类植物的热爱与了解程度了。
在公元前的460年,也曾经出现过一个名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名人,他被后世尊称为“西医之父”,因为正是从这里开始,西方的药草学走向了一个分水岭。
那个时候,古希腊的医学界由于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锢,巫师们只会用念咒文、施魔法以及进行祈祷的办法为人治病,这种方法显然是无法获得明显成效的。为了抵制当时盛极一时的“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地研究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
体液理论不仅是一种病理学说,而且是最早的气质与体质理论,甚至和心理学也有着联系,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由于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也就因此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
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对自己的性格和生理特质进行判断,生理特点以哪一种液体为主,也就可以对应哪一种气质。当然,先天的性格表现会随着后天的客观环境变化而发生调整,这样也会引发性格的变化。希波克拉底的理论为后世的医学心理疗法提供了一定指导基础。
以上这些都是在还未出现“精油”这种东西之前,芳香植物在这个世界上演绎过的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戏。大家可以看出,在这些戏剧中,都是芳香植物们作为主角,而到了近现代,精油才作为全新的主角登上历史的舞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新的历史演绎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