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七巧板
(2015-03-26 10:52:26)
标签:
育儿 |
分类: 课题研究 |
小课题研究七巧板
1、通过收集“七巧板”的来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优秀的民间玩具对世界儿童的娱乐、教育及智力开发所起的积极作用,也锻炼了学生收集知识的能力。
二、课题的布置与指导。
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了研究“七巧板”的任务:
2、怎么制作“七巧板”?
3、用“七巧板”能拼组成什么图案?
三、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生2:我知道还有平行四边形。
师:你知道的真多,我们刚刚学过用这些平面图形能拼组成很多漂亮的图形。还有一个东西,它也能在你的拼摆下变成各种不同的漂亮图案,猜猜它是谁?
生1:魔方。
生2:我知道,是“七巧板”,我家里有。
师:对,就是“七巧板”。“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玩具,但对“七巧板”的来历、制作方法和使用的好处同学们并不是很清楚。我们班的孩子都爱动脑筋,有的同学在课下对“七巧板”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情况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好吗?
学生齐答:好!
师:掌声有请第一组来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1、“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它的历史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书中记录了正方形切割术,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我们玩的七巧板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而来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就演变成了七巧图,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18世纪时传到国外,立刻引起了外国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据说拿破仑被放逐后就常常玩七巧板来消磨时光。(有三位学生搜集的是这个资料,资料是从网上下载的,在家长的帮助下编辑成汇报稿。)
2、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故宫博物院看看这个不寻常的“七巧板”!(有三位学生搜集的是这个资料,资料是从网上下载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编辑成汇报稿。)
二组:研究怎么制作“七巧板”?
1、七巧板的做法:
制作方法(学生作品展示。如图):
7.最后,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沿着黑线条剪开,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了。
三组:研究用“七巧板”能拼组成什么图案?
1、你们想不想玩七巧板?要想玩好七巧板,就要先认识七巧板,先请大家仔细观察七巧板,分一分,数一数,再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重合的方法比较三角形的大小。
(3)小结并归纳。
2、小结:一副七巧板中有五个三角形,其中有两个同样大的大三角形。一个中等的三角形和两个同样大的小三角形,除了三角形还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七块图形组成。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老师相信小朋友能玩好七巧板的游戏,下面我们就用七巧板来玩一玩拼图游戏。你怎么知道自己拼的对不对?(重叠验证)
2、用三块拼图形
3、用五块拼图形
4、如果把这7块图形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四、课后继续研究与成果展示交流。
课后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将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汇报后又有了新的发现,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研究报告(可以求助家长或向熟悉“七巧板”的有关人员求助),张贴在班里的数学角,让大家共同分享,学生的成感会更大。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喜欢研究的学生也能积极投入到研究小组的行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