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枪手高考教育考试院考试学籍 |
分类: 社会万象 |
每逢高考季,热点新闻格外多。今年的高考亦不例外。在首场考试还未结束,南方都市报爆出的江西“替考门”犹如一枚炸弹引爆舆论。据环球时报消息,教育部对替考事件高度重视,已责成江西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迅速调查核实情况,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表示,对参与作弊的在校大学生,还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教育部的态度是明确的。但仔细梳理报道不难发现,这则替考丑闻中,作为“枪手”的替考大学生们仅仅是其中的一小角色而已。要完成整个替考流程,成功参加完一场考试,与他们的上线,以及上线的合作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密不可分。正如法理所指,假如这是共同犯罪,其他的共犯必须挖出来,方显法治的公平。
不管怎么难以置信,在高考的竞技台上,我们都要接受公平被撕碎的惨烈现实。替考并不单是今年,单在江西才出现的。此前,中央电视台就曾暗访报道了河南的高考替考事件。披露的这些信息都能佐证:其一,这个组织里面存在巨额利益,贪婪的人性是靠不住的。其二,如此组织周密的替考,连学籍信息等环节都能打通,显然是内外勾结。
高考被认为是目前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广大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就寄托于此刻能改变人生命运。然而,如此公正严肃的考试,一旦成了权钱勾结的怪胎,它伤害的不仅仅是考上学生的利益。还事关国家千秋万代的安定和幸福。就本次替考而言,除了惩治“枪手”,以儆效尤。更重要的是,“枪手”背后的组织者,以及与之勾结的内鬼。怎么处理这些人,江西有关部门要给社会一个交代。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诚然,事后的惩处让打破规则者付出代价。但“替考门”频发就需要反思考试的机制了。是替考组织为此付出的成本太低,还是主管方惩处不严,亦或是当前存在极大的法律漏洞,这都需要主管部门花心思去梳理,并制定出相关方案。有关部门不能习惯于,事发前稀里糊涂,事发后忙忙碌碌。下一个六月,我们不再期待看到这样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