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致踩踏”呼唤应急教育尽快实施

(2014-11-25 08:31:22)
标签:

地震

安全教育

踩踏

踩踏事故

学生

分类: 大话教育

  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康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金元称,康定木雅祖庆小学教学楼主体受损严重,部分围墙倒塌。截至22日23时,受伤学生人数已增至42人,多为地震发生时踩踏所致,基本为轻伤,其中1人重伤。(11月23日《京华时报》)

  其实,因地震而导致的踩踏事故并非个案。2005年11月28日,受江西地震影响,湖北东部一些县市的学校出现学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学生受伤。2008年,咸阳两所中学的学生在从教室向外疏散时,发生了踩踏事件,共有36名学生受伤;2010年,在“10·24”周口地震中,河南太康县逊母口第一初级中学学生撤离时,因挤压踩踏造成12名学生受伤,其中1名女生被压昏。

  地震来临为何会发生踩踏事故,除了学校的建筑质量不过关或是逃生通道设计不合理外,不得不说我们的地震应急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仅以康定木雅祖庆小学为例,事后的新闻报道中指出该校的教学楼的抗震级别并不高,而且走廊及楼梯设计过于狭窄。若是平时则看不到这样的设计存在诸多弊端,而一旦出现巨大的变故比如地震造成成百上千的学生快速涌入这并不宽敞的楼道里,就会发现这中间暗藏诸多的危险因素。

  而更重要是的是,当下我国应急安全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家长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注意安全的谆谆教导,而很少有指导孩子碰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处理;我们的学校应急教育更是空白,即便是有,也更多流于形式。而正是这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危险来临时,学生缺乏应对危机的意识,没有可以直接操作的逃生办法,于是在恐慌心理的作用下,一窝蜂的逃离危险的教学楼,进而导致了拥挤和踩踏。

  万幸的是,这起踩踏事故只是造成了部分学生受了轻伤,而没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死亡事故。通过这一起起因地震引发的踩踏事故,给我们的应急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生命安全教育的系统实施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做呢?老豆觉得应该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和弊端对症下药。其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或是完善相应的安全教育规定,并加强日常的监管和考核,将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联合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编著相关的教材,为学校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提供范本;其二:学校应该尽快开设系统的灾难应急课程,并联合比如消防,公安等部门开展相应的讲座,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及逃生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去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其三:对于家长来讲,也要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除了给孩子一些忠告外,还要尽可能通过模拟一些危险场景并教育孩子该如何应对等等,从家庭的方面提升孩子的应急安全技能;其四: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大类似的安全教育力度,或走进校园,或走进社区,不断普及应急处理逃生知识,不断提高民众的安全逃生技能。老豆相信,在社会合力的作用下,即便是我们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至少能将人为的灾难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