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科书铜臭味发行者英语课本孩子 |
分类: 大话教育 |
自从教育市场化运作以来,校园里就充斥着各种培训机构宣传,补习班,出国留学这样的宣传广告。要说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宣传自己提升知名度进而获得“客源”还无可厚非,但是现在这股广告风竟然刮到了一直以来也被学生和家长甚至社会大众视为“圣书”的教科书上。笔者看到这样的新闻真是既气愤又震惊,不禁想,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并出台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广告能进教材,出版社“功不可没”,他们与广告商的利益关系竟延伸到了教科书上,前者从后者那里获利,将教材的严肃性与公益性抛之脑后。殊不知,这是舍大求小的观念短见,为一时的蝇头小利而自砸招牌,势必有损出版、发行机构的信誉度,对待教科书如此不负责任,印编的教材还可信吗?
按理说,教育主管部门对教科书的印刷、发行负有监管责任,理应火眼金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现异常,果断叫停。无疑,广告能顺利“攻入”课本,乃教育部门“开绿灯”所助,如若顺藤摸瓜,极有可能揭开权钱交易的腐败内幕。人在做天在看,教育部门应该对自身的监管不力、严重失职,进行反思与自查。
另外,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学校不能忽视自己的监督作用,有责任与义务维护教材的严肃性和纯洁性,对夹带广告的教材,应该理直气壮地予以拒绝,不能畏惧行政权威,忍气吞声。何况,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身边的任何事物都会对此产生影响,课本上各种各样的广告除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外也是对他们建立自己价值观的一个方面刺激。
莫让教科书沾染过多的铜臭味,不仅是对教育负责,更是对我们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负责。对于此事,笔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此次事件的失职者、腐败分子逐一揪出来,并依法进行惩处问责,还孩子们一个纯粹干净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