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考试作弊学生不妨多一些人性化的处理

(2014-10-08 12:08:17)
标签:

作弊者

学生

学校

考试作弊

家长

分类: 大话教育

       记者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委宣传部获悉,石门县一中高三年级学生唐某某4日20时10分左右从教学楼坠楼身亡。事发前,老师发现唐某某考试作弊,曾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石门县公安部门已初步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10月6日中青网报道)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学风、校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若是涉及到升学,评优等重要的考试,对其他学生来讲的确很不公平,学校抓到作弊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是按照校规处理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作弊学生却因为一件“小事”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而这样的事情也并非个案。今年7月份, 陕西泾阳一女高中生因作弊被抓后心理失衡在学校喝农药自杀;去年12月份,湖北一大学男生因英语四级考试作弊被抓受到通报批评跳楼自杀;12年7月份,大庆一男生因考试作弊被取消学位自己无法接受而选择自缢身亡......这一起起惊心怵目的案件,令人痛惜的同时,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不可否认,作弊被抓的学生自杀的案件中,学生个人素心理素质差是最主要的原因。作弊学生被抓后因为受到了批评教育或是通报批评,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名人”,因心理素质差而无法化解来自同学“异样”的阳光,无法直面学校的处理结果,为了不被他人“鄙视”,于是选择自杀来逃避这一切。但原因仅仅在此吗?显然不是。纵看这些悲剧的发生的前前后后,不难发现学校的“处理过重”或是方法不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部分学校抓到考试作弊者,一般都是当场揭发并进行当面批评,之后进行通报批评甚至是留校察看;或是请家长来个“三堂会审”,这无疑会给作弊的学生带来很大的自理压力,而这个有时候正是压垮作弊者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作弊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个人心理素质差,学校处理过重或是方式不当和家长的诘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虽说学校对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理符合规定也是为了更多人的公平,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但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既处理了作弊学生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又能把握一个度让孩子不至于走到一个“死胡同”呢?答案自然是有的,老豆觉得,对于作弊学生的处理,学校可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点:尽量选择事后处理而非当场批评

  人都爱面子,尤其是在熟悉的人面前更是如此。因此学校在发现考试的时候有人作弊,可以选择不当场揭发,而是保留作弊的证据,待其考试结束后,单独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保全学生的面子,关键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比当场揭发批评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会很小,作弊学生在接受批评教育的时候也会感受到学校给足了自己面子,在被批评教育时抵触心理也不会那么强烈,进而学校和老师的思想教育效果会落到实处。

  第二点: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现在部分学校对抓到的考试作弊者,一般都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轻则取消考试成绩,进行通报批评,重责留校察看甚至是开除处理。虽说这样展现了学校对于作弊者的态度,对其他学生有很强的警示作用。但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会让作弊的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枷锁和负担。毕竟被通报批评后,一次犯错就被同学皆知,若是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化解这一心结,长久下去,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问题。因此,学校在处理作弊学生的时候,还是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心态,以教育批评为主,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使用严厉的处理办法。

  第三点:尽量不要通知家长

  从这些作弊学生自杀的案件中,不难发现,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警示作用,请家长竟然成了一大“法宝”。虽说这样和家长互通信息值得肯定,能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对于作弊学生的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可殊不知,这样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增加了更多的心理负担。家长被学校通知来校,是因为孩子不争气犯了错或是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如此情况下,大多数家长都难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孩子多是一顿臭骂式的教育。就像本案中刚刚逝去的学生,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家长除了对其批评之外,对其用来作弊手机的来源更是穷追猛问,或是因为女孩有难言之隐不想在众人面前回答这一问题,再加上作弊被抓自己本来羞愧难当。如此重压下,心理极不平衡,于是做出了冲动的决定,选择了跳楼自杀来逃避一切。带给学校和老师的是警示,但带给家庭的伤痛却会很久,也许其父母后半辈子都会在悔恨中度过。

  总之,学校对于考试作弊的学生,在处理方式上应该尽量人性化一些,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心理压力。除了让其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并虚心接受批评并认证改正,还要做好处理后的善后事宜。不要仅仅处理了事,而是要多多关心学生被处理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就要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