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校车商会教育局农民工 |
分类: 时事政治 |
浙江温岭市城西街道有个芷胜庄村,与一般村落并无二致,但村里齐刷刷停了52辆崭新校车,而且一停就是近1年。近日,这些闲置校车的照片被发到当地论坛上,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发帖人表示,因为长时间停在那边,不少路人就把车子当成了“公共厕所”,在车里车外便溺,臭气熏天。网友更是大呼“浪费、可惜!”(综合媒体报道)
事情曝光后,安徽驻台州商会和温岭市教育局各执一词,都认为过错在对方身上。安徽驻台州商会认为当初做好事是得到教育局的认可和一定程度上的默许,于是未等到具体的通知下来就先买了52辆校车,却不想车买回来了,教育局却告知申请无法批准。但温岭教育局则表示:当初安徽驻台州商会负责人提出购买校车服务农民工子弟一事,教育局是赞扬的,但是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该项目的实施条件并不成熟,加之政策的限定,因此考虑暂缓实施,并把调查结果告知了对方,但商会还是自行采购了校车。
正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也很难判断是商会撒了谎还是教育局没说实话?但暂且抛开这些不说,52辆校车被搁置长达一年之久,这中间商会和教育局都在干什么?难道是商会太有钱了不把区区2000万投入放在眼里,又或是教育局太忙了,没时间考虑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这个问题上,恐怕商会和教育局都难逃其咎吧!
先说说商会:既然是公益项目,为何不选择不直接捐赠给当地政府呢,或是捐钱给农民工子弟学校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或是资助贫困家庭的农民工学子,都可以献爱心呀!为什么非要成立一个校车公司来运营呢?这难道仅仅是为了帮助解决农民工子弟上下学接送的困难吗?恐怕没这么简单吧!难免不让人想到商会有借着公益的名义为自己做宣传的嫌疑!
再说说当地教育局,对于一个公益项目,即使有难题,也应学会变通,而不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正所谓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对于一个公益项目不热心去做,不主动帮商会解决运营资质难题,对于热心公益的人来说,会感到心寒。再者,即使按照制度真的不能批运营资格,又或是市场需求真心不足,那为何双方不能静下新来好好谈一谈,找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呢?比如可以将营运资格挂靠到教育局或相关政府单位名下,然后对捐赠者进行一定的荣誉表彰和宣传,既达到了校车的充分利用,解决了民工子弟上下学接送的难题,又给了捐赠者的爱心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这岂不是一个兼顾多方利益,皆大欢喜的局面。又或是跳出温岭,去一些运力短缺的地区进行合作运营,甚至可以和商会协商,把这些崭新的校车捐赠给真正需要的地区。但当地教育部门却没这么做,而是任由52辆校车被搁置。
真相还未调查清楚,孰是孰非笔者也不想妄加猜测,但是真要追究责任,恐怕安徽驻台州商会和温岭教育局应各打五十大板。而且现在摆放在当地教育部门和商会面前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拿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去安置这些已经被搁置长达1年之久的校车,让校车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在这里互相扯皮推卸责任。更希望通过此事,希望地方政府部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灵活多变,在把握大原则的前提下,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真心为民服务,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