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生
“诗书济世长,忠厚传家远。”我家并非书香门第,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大字不识的的农民,但我尤爱读书。因为本人属于陶渊明所说的那种“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人”,至此,既不博学,也无建树,教书匠而已。
孩童时代,没什么书可读。时兴的连环画成为我的最爱,父母给的零花钱,几乎都奉献给这些亲密的“恋人”。五年下来,足足攒了四五纸箱子,是我童年的一笔财富。每逢下午放学或星期天,我便与之为伴,百看不厌。同龄的小伙伴也欣然前来翻阅,常常顾客盈门,络络不绝。他们或席地而坐;或跪而欣赏;或伫立而浏览,那份悠然自得,那份忘情会神,那份怡然入境,实在妙不可言。
初中时光,从同学家找到一本毛泽东诗词,让我背得滚瓜烂熟,可谓“韦编三绝”。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笔下风云势,掌中百万兵”的文采武略。
高中期间,在翟锡芝、魏珏老师的熏陶,引领下,爱上了古诗词和诗歌创作。八十年代初,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从家到泰安十九中{北上高},往返几十里,全靠步行。每周一个来回,三四个小时,是我读书诵诗的好时机。父母给的一周改善伙食的碎银(一元),都扔给了新华书店,化作我的精神美餐。那时农村尚未通电,晚上点煤油灯照明。节假日时,家中的煤油灯,经常被我读书熬干,没少遭父母的白眼和埋怨。寒冬的夜里,蜷缩在被窝里,看着看着,就抱着书籍进入了梦乡,结果难得的灯火被浪费,自责愧疚之情,难以言状。为此慈善的爷爷,常常把它作为向乡邻,炫耀他孙子用功读书的资本:“俺汝水学习勤奋,将来有出息。”没成想由于“剑走偏锋”,为了幼稚的“文学梦”,荒废了其它学科,导致高考落榜。曾一度不忍面对父母那焦灼、责备的目光;不忍闻听爷爷失望、叹息的声音........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进入本村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后来一边教书,一边读书,经过努力,有幸考上了新泰师范,毕业之后,正式成为人名教师。其实人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收获的每一份成果,都是读书不辍所带来的。机遇往往垂青于那些一直勤奋上进的人,成功永远厚爱那些痴情于读书的人。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在书香里慢慢成长。在参加工作近四十年时间里,常常有教育教学中的疲惫与困惑,有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的焦虑与彷徨,有沉浸世俗被生活琐事所干扰的苦闷与烦恼。“何以解忧,唯有读书”。每当心情烦躁不安时,就坐在书桌前,守着一杯清茶,静静地让清泉般的文字洗涤我的心灵。一篇篇如星辰照亮夜空的美文,甘霖般浸润着我焦渴的心田。所有的困惑与倦怠都烟消云散,所有的苦恼与失意都不复存在。
而今,我已近花甲之年。名利之心已淡然无趣,对读书,写作却更加情之愈切。每天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分享读书的快乐,课余时间把一些心得体会,写成诗,缀成文。坚持下来,倒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收获。读书夯实了我的人生之路,让我拥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拥有了付出之后的收获,拥有了自己的“诗与远方”。在未来的日子,惟愿以书为友,与书为伴,做一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追星赶月,再塑人生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