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经历之三十一——调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标签:
历史教育情感杂谈 |
分类: 职教经历 |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谈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以自身的经历向世人描述了其生理年龄与心理发展过程。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称之为心理。具体的讲,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引起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注意环境的变化,记忆发生的事情,思考各类不同的问题,想象未来的情景,这种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就是人的认知或认识过程。人有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这是人的情感过程。人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作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这就是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简称知、情、意,是人的心理过程。同时,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差异来,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人格。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而言的。
当我调动工作之前用人单位要求出具体检证明,我去了当时还在灵境胡同的西城区中小学教职工体检中心进行了体检。因为当时不是学校体检规定的时间,体检的医生还问我干什么要体检呢?我回答说:调动工作。医生还说这么大岁数了还调工作啊?我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是啊!我当时已过不惑之年,到了新的工作单位还需要再奋斗,人生又能有几回搏?
其实,我的想法是虽然都是搞职业教育,但在学校只是“点”,而到教育部则是“面”。
“点”和“面”还是有区别的。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思是: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治理好一方地区,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制定长久的国家政策,一时的聪明也是微不足道的。意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得从这件事情的全局考虑,否则很难成功 。在工作调动之前我参与了教育部在长春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成果大赛,负责组织服装设计大赛的评比工作。而且还参与策划了:2002年中国职教展示会记实、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美容美发)、(服装设计)、(烹饪)技能大赛集萃(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和VCD的出版发行。
2002年调入职教所任办公室副主任。
作为办公室的负责人,我积极参加部、所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结合本职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上呈下达、办事公道;能够坚持原则,落实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人为本,严格要求,体现人性化管理。对于日常行政服务、人事、财务、车务、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工作,本着热爱职教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各项工作都能协调完成且无差错。认真宣传检查协调各处室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无一般治安刑事案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一起一般火灾或重大火灾;无一起交通安全事故;无失、泄密事件发生。协助工会工作,组织文体活动,参加部机关的文体活动和送温暖工作。落实部机关安排的献血和募捐工作。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在所领导的指示下,办公室全体动员,为所职工及时购买、发放预防药品、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在抗击“SARS”期间,办公室保证每天都有人到岗,坚持每天至少一次为各处室喷洒消毒液,坚持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为抗击“SARS”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加强全国职教战线的信息沟通、交流,2003年办公室在主管司局和所领导的支持下,主持了《中国职教黄页》的采编工作,收集通讯信息数千条,汇集成册,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基础。
撰写论文《如何在教学中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3年11月下发表)。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八周年和教师节二十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受职成司和所领导委托,担任《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八周年暨教师节二十周年中国职业教育成果展示系列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从事组织、审编工作,该丛书主要包括:《职教荟萃-各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依法发展职业教育经验总结》、《职校聚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就展示纪念册》、《治校方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验暨校长风采录》、《教海拾贝-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教学法论文集》、《桃李芬芳-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风采集》。该丛书已于2004年9月正式出版,有效地展示了职业教育成果。
人生经历就像一种幽灵,时刻萦绕着我们的脑海之中,既不能删除,也不能暂停,套用一句口号,叫做:“生命不息,经历不止”。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经历是美好的,一直过好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