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经历之二十二——借调国家教委

标签:
历史教育情感杂谈 |
分类: 职教经历 |
为了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1985年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申请了职业教育第1批贷款,贷款是以特别提款权计算,当时折合大概是5,000万美元。涉及我国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大概七十个项目院校,世界银行贷款年利息大概1.5%,由地方政府负责配套资金和还款。为了加强职业教育贷款准备工作的进行,1988年国家教委职业教育司向北京市政府文教办公室提出借调两名工作人员的要求,安排到我们学校,学校领导决定派我去完成这项任务。
世界银行贷款程序非常复杂,有事先的调研立项,中期的考察,后期的审计。组成的人员有世界银行的专家,还有国内的专家。对项目院校的可行性,贷款额度等进行论证,必要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贷款总额度的分配时。量大面广的设备额度占60%,单独采购占10%,技术援助占10%,还有20%的不可预见费。整个贷款项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反复复报告各种材料。我们开玩笑的说项目完成的时候,一个项目院校的报告材料堆起来将达到几米高。比如,我们学校贷款额度就经过多方论证进行了调整,由60万美元增加到80万美元。贷款项目的设备采取全球招标采购,标书的编写只涉及设备的性能,不能涉及品牌和型号。招标时必须有三家以上的厂家投标,否则为废标。
世界银行的贷款原则,还有就是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因为“雪中送炭”只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项目的持续性作用就会失去。实际上就是体现“马太效应”,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我曾被任命为华北区专家组副组长,在实际工作中,对此深有体会。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国家教委外的部委协作暂且不说,就是国家教委内部各司局之间的协调工作就非常的繁琐。贷款工作主要涉及计划司、财务司、贷款办和职教司,外部就涉及各地方政府与各项贷款项目院校。
下面的两张图为在考察项目院校时的照片。
借调到国家教委搞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近两年多的时间,使我学到了很多的新的东西,增加了知识,锻炼了才干。更加热爱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并决心为此奋斗一生。
下面为借调期间国家教委给我写的鉴定。
此机会我也向借调期间给我很大指导和帮助的领导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渔夫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