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很难避免不当班主任,但要当班主任,事先总需要谈话吧?让人有个思想准备,也是对当事人的尊重。而我这个班主任是在1984年元旦受邀参加班级联欢,会上由原班主任突然宣布。学生们倒是很兴奋,纷纷鼓掌欢迎,而对我却是突如其来的消息。
事实上不是我不愿意当班主任,而是我当时有具体的困难,我的孩子要在2月份诞生。做专业教师不坐班还能有一些时间照顾即将出生的孩子,这时当班主任一坐班,所有的重担就要压在我爱人一个人身上。回家一商量,我爱人倒是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服从学校安排。
既然承担了班主任,拿到了学生的花名册,就要利用假期做一些家访工作,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中职班主任较多时间面对的是由于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表现令人担忧的中职生群体。中职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严重、逆反心理突出、自我封闭与渴望放开的心理予盾并存。
1. 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生大多数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低人一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再加上世俗的偏见,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部分中职生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严重者在学习上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阻碍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2.
逆反心理突出:逆反心理是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事事抗衡,以反其道而行之来显示自己的独立和不羁。这在中职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处境不满意,认为家庭、学校甚至社会有负于他,产生“负我感”。也由于学校某些教学设施条件不足,或某些教师教育方法、言行举止的失当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导致部分中职生产生逆反心理。
3. 自我封闭与渴望放开的心理予盾并存: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男女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两个群体,表面上互不相关、相互疏远,而在内心,却敏锐地注视着异性的变化,滋长着对一些异性的好感和对一些异性的反感,关心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能引起异性尤其是自己好感的异性的注意,但又装出一副冷漠的样子;对父母和老师也封锁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言不由衷,外部表现和内心想法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不能根据他们的某个举动或行为就做出结论,而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来加以了解。
中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选择策略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特别关注。针对以上的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不断变换角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家访是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最好方式之一。我班里有一名韩姓学生,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中考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在期中考试时,我发现他的成绩与入学成绩差距太大。于是我便相约与他们家长相会,去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到:父母说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他们辅导他各门课程走过来的。可是进入了职业高中以后,由于专业课的学习,他们对这些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根本就不了解,无法进行辅导,这样他们作为拐棍就不起作用了。而该学生失去了拐棍之后,学习上便不知所措,所以造成了考试成绩的下滑。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就单独对该名学生进行辅导,让他首先端正学习态度,因为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抽象、较综合、较宏观的精神现象,
是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中,
往往表现出趋向与回避、喜爱与厌恶、接受与排斥等,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其次,告诉他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方法,经过他的努力成绩也逐渐的赶上来了。通过这个事例充分的体现出学生一定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是自己的事,任何拐棍都是没有用的。
渔夫乐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