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河南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及2019年备考建议

(2019-03-19 20:11:45)
标签:

天中教育

分类: 考试研究

 2018年河南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及2019年备考建议

驻马店市基础教学教研室物理试题分析

伴随最后一科的结束铃声响起,2018年中考已经落下帷幕,那么今年物理试卷考 查了什么?整体难度怎么样?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呢?下面就是对2018年试题进行的分析以及根据学生得分情况总结的复习建议。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简介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物理考试满分70分,题型和分值分别为填空题14分, 选择题16分,作图题4分,实验探宄题18分,综合应用题18分,共21小题。

2018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考试试题的考查范围和难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试 卷的内容结构合理,主观题与客观题比例恰当、排布科学,物理思想和科学气息浓厚。试卷严格控制易、中、难题数量的比例,试题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考查信度, 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推理过程跨度小,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考试达到初 中毕业水平。同时设置少量的能力题,设计型实验考查方向明确,有利于普通高中的择优录取,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试卷阅读量适当, 试题的文字表述、图形、符号规范,能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测试功能。参考答案和 评分标准科学、准确,对评卷和日常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试题类型和得分情况及答题情况分析

题型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分值

平均分

得分率

答题情况

1

物质的组成、光年

2

1.36

67.76%

光年概念不理解,部分同学写错 别字

2

汽化、液化、凝华

3

1.92

64.05%

物态变化辨析不清,有错别字

3

探宄声音产生的原因

2

1.61

80.26%

只说操作,不说实验现象或现象 描述不准确,叙述不全面

4

滑轮组中力与距离的

计算

2

0.51

25.38%

只说操作,不说实验现象或现象 描述不准确,叙述不全面


 


 

(续表)

题型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分值

平均分

得分率

答题情况

5

电学计算

3

1.15

38.19%

电路判断及电学基本计算掌握得

不好

6

牛顿第一定律

2

0.55

27.48%

情境分析错误,原因描述不准确

7

绝缘体和导体判断

2

1.52

75.89%

 

8

杠杆种类的识别

2

1.56

77.99%

 

9

电荷间相互作用

2

1.84

91.75%

 

10

信息与能源

2

0.63

31.64%

九年级课本最后两章理解不透彻

11

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2

0.83

41.54%

 

12

压力与压强、相互作

用力、平衡力

2

0.84

42.23%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物理内涵

分辨不清

13

滑动摩擦力影响因

素、功和功率的计算

2

0.99

49.67%

 

14

动态电路分析

2

0.78

38.98%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物理内涵

分辨不清

15

力的示意图

2

0.48

24.10%

力的作用点找不准,力的方向画

不准,力的符号表示错误,审题

不清,忽略“光滑”二字

16

折射、平面镜成像光

路图

2

0.46

23.24%

审题不清,忽略“等腰直角三角

形的条件”,未与数学知识结合 解题,没有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画图,多数同学是利用光的反射

规律作图

17

电磁感应的条件、影

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

5

1.94

49.25%

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感应电流产生

的条件的基础知识,实验操作过 程叙述不完整

18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表述、 实验的改进、阿基米

德原理的应用

6

3.01

50.15%

不知道多次测量的目的,对阿基

米德原理中的“浸在”理解不清


 


 

(续表)

题型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分值

平均分

得分率

答题情况

19

画电路图、滑动变阻 器应用、电路故障识

别、欧姆定律的应用、

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8

3.22

40.25%

电路连接错误多,电路故障判断

不准,设计实验过程开关开闭转 换不理解,i2大小判断错误

20

家庭电路的连接、电

功率相关计算、加热 效率的计算、导体电

阻的影响因素

9

3.9

43.33%

公式变形错误,计算能力不强

21

力学综合

9

3.25

36.11%

公式表达不准确,解题步骤混乱


 


 

二、备考建议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方法,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知识和技能是物理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 的训练,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是物理课程标准的新要求。纵观近几年我省的中考试卷,80%的试题属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根据得分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另外在今年的中招试卷中有很多我们看似“新鲜”的试题,其实都来源于课本。

例如选择题第10题,这一题的得分率只有31.64%,是所有试题中得分较低的一题, 所以说,抓住了课本就抓住了根本。同时,命题来源的广泛性和生活化,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重点知识的复习整理。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往往注重对物理课程 标准要求的核心知识进行考查,重点知识的覆盖率达100%。因此在复习时对一些有选拔功能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全面掌握,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压强、欧姆定律、电功 率、能量转化效率等。

二是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一些物理方法。物理学中蕴含的许多 科学研宄方法,在近几年我省的中考试卷中多次出现。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经常采用控制变量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 欧姆定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等。除此 之外,初中物理学习中涉及的科学方法,还有转化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要求学生知道哪些过程运用了这些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学会运用这些

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例如第6题第二空、第17题的操作设计。

三是注意教材中的插图、课内的想想议议、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实验探宄、 科学世界和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四是注意相关的物理学史。如一些重要的物理规律是由哪位科学家发现的,哪些物 理量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等。

(二)  关注科学探究,重视实验技能的提高

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宄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科学思维、领悟科学研宄方法。 历年的中考物理试题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素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生探宄能力的考查。从中考实验探宄题的内容上看, 近年来的实验探宄题跳出了以往靠死背教师给出的实验答案就能答题的怪圈,更加注重 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探宄、归纳总结、评估的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另外,最近几年实验探宄题也开始从书本走向书外,出现 了一些课外的探宄实验:要求就某些现象提出需要探宄的问题,能设计探宄方案、归纳 总结、得出结论,能对探宄结果进行评估等,例如第18题。

这类试题的背景大多来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现象,虽然在书本中没有直接出现,可 是实验的设计思想、探究方法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亲自经历整个探宄过程:课堂上注意观察演示实验,独立完成探宄性实验,对实 验结果的得出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课后利用身边 的物品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问题更全面,动手能力更强。

另外,实验探宄题的答案往往具有开放性,很多同学对于这类试题比较惧怕。其实 对于这类试题,只要认真审题,针对题目提供的信息,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写出自己的猜想和方案,然后再重新审题,思考对题目中重要信息,并注重反思语言表达是否清楚、 表述是否全面。

例如填空题第3题第二空,很多同学只写了 “把音叉插入水中”而没有写同时需观 察发生了什么实验现象。

综合应用第20题的第四问学生只叙述了由于导线长、细导致电阻大,而没说明依 据“焦耳定律”可能导致电线过热引发火灾的隐患,叙述不全面。

(三)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根据本次中招考试,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和答题不规范造成大量失分的现象。 例如:第15题没看到“光滑”两字;第21题最后一问没注意到“两条隧道”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在练习时应做到如下两点:

1.        仔细阅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认真读题,正确审题,理解题意,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要提高审题能力,教师要对

作业中由于审题失误而造成错误的典型事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具有认真审题的习惯。

(1)       准确选择研宄对象,任何一道物理习题,都有其本身的研宄对象,研宄对象 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2)       抓住题目条件中的关键词,在理解题意时,让学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除去干扰因素。

(3)       挖出和利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含而未露、不易 察觉的固有条件,常是巧妙地隐蔽在题设的背后,易所忽视。例如:家庭电路隐含电压为220V;求解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时隐含电磁波的速度为3 X108m/s;测量电阻或电功 率时,在实物图中如果有两节干电池,隐含电源电压最大为3V,因此,电压表的量程 只能选0?3V;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就隐含桌面所受压力和物体重力相等等。

2.        答题严谨,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化。解题中未知物理量不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少 等字母来表示,必须用特定字母来表示。

(2)       作图规范化。物理中的图形、图象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它使抽象的物理过程、物理状态形象化、具体化。

(3)        计算题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一是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但说明的文字要简练、准确,切忌语言叙述过于冗长。

二是计算过程的格式是先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公式,然后代入数据,数据后面要带上 单位(尽量用国际单位),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三是解题结果要认真规范地加以表述。培养学生的规范化答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 事,它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自身提高规范意识,把规范答题要求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当中去,才能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四是在各种学习能力中,独立思考是最为基本的学习能力。

独立思考的含义有两层:第一,能够独立地分析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有些同学在平 时的学习中不善于自己分析问题,总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习过程,一旦在考场上“孤军奋战”便束手无策。在物理学习中要勤于思考、质疑善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 形成自己的理解,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 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两年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方法、公式,但每一个公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成立条件和描述对象,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物理情境时,


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排除多余因素对解题的干扰,弄清这个物理情境的物理过程是 什么、满足哪些物理条件、运用什么物理规律去解决,切忌不加思考乱套公式。

总之,在整个中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深刻理解新课程物理中考改革的内涵。增强 学科意识:学会用物理眼光认识生活现象。增强方法意识:领悟物理方法比记住物理知识重要得多。增强开放意识:没有限制的条件就是可用的条件。增强迁移意识:借用熟 知的题境、熟知的条件和方法去认识新题境、新条件。

(本文作者:駐马店市基础教学教研室,肖红彦;泌阳县基础教学教研室,戈涛;驻马店市实验中学,李伟;駐马店市第二十初级中学,赵波;确山县 第二初级中学,孙新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