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点评:《那片黑云覆盖的地方可能就是博尔塔拉》
(2022-04-30 15:15:15)
标签:
博尔塔拉十亩太白酒桶杂谈 |
分类: 翰林精品 |
那片黑云覆盖的地方可能就是博尔塔拉
作者:十亩
传来的消息说博尔塔拉在下雨。我望了望四周
最终回过头来盯住西边那片黑云
晴空万里啊,只有西边角那片猫般大小的黑云
那么孤单、隐忍地伏在
天地之尽处。是什么样的理由让我
坚执地以为那片黑云覆盖的地方
就是博尔塔拉。好在唯葛尔盆地的整个天
很快就黑了。不能让那只猫
伸伸懒腰站起来走掉。让它在天地之尽处
碑一样地安卧。除了我没人知道
在它的内部进行着一场雨。多想这夜
就是天地之尽处的那片黑云,洇散开来的
这样,我能在博尔塔拉的夜色里
在博尔塔拉上空的云团里,借助灯光或闪电
反反复复地剪手影:看,多像只猫啊,勿儿胖,勿儿瘦……
让它卧着,再让它站起来,我轻易地用手
为一个遥远的地名唤来
而又抵御着
风雨
太白酒桶评论:
这一首,我们不妨先从题目开始,“可能”一词奠定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在某一刻,那片黑云覆盖的地方是确定的,但因为云在流动,那么转瞬之间黑云所遮蔽的地方应该就不再是“博尔塔拉”,而作者认为“那片黑云覆盖的地方可能就是博尔塔拉”,揭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那片黑云不曾移动,因为博尔塔拉是固定不动的;二、移动着的那片黑云随处遮蔽的都是博尔塔拉。如果再细致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在某个极短的时间里,黑云和博尔塔拉之间的相对位移为0,那么这首诗就是对一个瞬间状态的呈现;如果是第二种状态,黑云一直在移动,而它所遮蔽的地方又足够大,在一个很长时间内,黑云都遮蔽着博尔塔拉,那么这首诗就是一个长镜头。
诗歌开首第一句却说“传来的消息说博尔塔拉在下雨”,显然“博尔塔拉”尚与作者有段距离,也就是说,西边那片黑云所覆盖的地方,作者并不能确定其就是“博尔塔拉”,因为仅仅是传来的消息。“西边角那片猫般大小的黑云/那么孤单、隐忍地伏在/天地之尽处。是什么样的理由让我/坚执地以为那片黑云覆盖的地方/就是博尔塔拉。”这些叙述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但是,作者坚执地以为那片黑云覆盖的地方就是博尔塔拉,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自己的判断重新审视,要么作者故意混淆视听,要么我们判断有误。这里只有一种情况是可以允许的,那就是我们的判断有误,因为作者对“那片黑云”和“博尔塔拉”位置上的确认是无误的——在恍惚之间,站在荒野的作者重新确认了“传来的消息说博尔塔拉在下雨”是准确的。这一大段叙述,目的其实就只有一个:作者确认自己确实是在离开博尔塔拉一个很远的地方,如果说天之尽处的博尔塔拉是有人烟的,那么“除了我没人知道/在它的内部进行着一场雨。多想这夜/就是天地之尽处的那片黑云,洇散开来的”才足够有份量,才足够让我们心生荒凉和孤独——这种对温暖的强烈渴望,使得作者把一团远在天边的黑云当成了猫一样来观赏,此种孤寂何其深也!
“让它卧着,再让它站起来,我轻易地用手/为一个遥远的地名唤来/而又抵御着/风雨”。结句所呈现的已明显不是瞬时状态,而是一组长镜头里的最明亮的一段,对于题目的有效回应和观照,它是意味深长的,也是恰当的。
通观整首诗,我们清晰地发现,作者在诗中所着力呈现的情感其实是一点点濡开来的,如墨滴在宣纸上那样:自然、舒缓、开阔,而又执着。对于荒凉的确认,对于孤寂的确认,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沉浸其中的,此刻的荒凉似乎也不再是荒凉,此刻的孤寂似乎也不再是孤寂,它们都化作了作者对命运欢天喜地的臣服与热爱,化作了对人性最温暖的渴求。在整首诗里,作者并没有一个字说到荒凉与孤寂,但又时时处处渲染着它们,不得不说,这种对旷野之中荒凉与孤寂的体悟与品鉴,也是心性里一难得的境界。
2016年2月11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