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翰林诗刊
翰林诗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839
  • 关注人气:2,0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翰林点评:《敦煌》

(2022-03-22 18:18:18)
标签:

敦煌

胡弦

陈阿妮

杂谈

分类: 翰林点评

敦煌

/胡弦 


沙子说话,

月牙安静。 


香客祷告,

佛安静。


三危如梦,它像从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刚刚跋涉到此地。

山脚下,几颗磨圆的石子安静。 


一夜微雨,

大地献出丹青。

天空颤栗,

壁画上的飞天安静。



陈啊妮简评:


 胡弦的诗具有“造景再生”的功能,景致的滋生更多的服务于最终思想。“沙子说话/月牙安静 /香客祷告/佛安静”。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广远,深度和冷峻的文本纵深,同时也凸显诗人的功底。第三段诗人在造景的基础之上进行思想深度的转折。

“三危如梦”,这个“三危”作为象征之地,而如梦是一个追梦的过程,由此诗人引申出“它像从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刚刚跋涉到此地”,这种引申很大程度 上具有“双层导向意义”。“山脚下/几颗磨圆的石子安静”,在这里石子的呈现也是时间与空间的跨 越及暗示性呈现。第四段和第三段诗人在刻意给文本整体思想“安静”定调于一种修行,在此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动态”着笔。

《敦煌》整首借鉴了象征主义手法,但其精神内核却在现实主义与虚无之间徘徊。它做到了深入浅出,雕饰和自然,文采和质朴,深沉与昂奋,其实都在试图驱动一种“空间”思想情感之内的“起飞”。神韵在词语的游离之间,“回声”在暗过渡之后平添一股深沉之泵力。胡弦善于从宏观体系思想纵深构图运笔,又躬身体察细微之物象的“心理”处境,在诗歌内部思想脉络间虚实相生又在精神情感之上腾挪粘合,这些都很自然的使胡弦的诗歌具备了一种大气度的“诗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