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点评:《敦煌》
(2022-03-22 18:18:18)
标签:
敦煌胡弦陈阿妮杂谈 |
分类: 翰林点评 |
敦煌
/胡弦
沙子说话,
月牙安静。
香客祷告,
佛安静。
三危如梦,它像从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刚刚跋涉到此地。
山脚下,几颗磨圆的石子安静。
一夜微雨,
大地献出丹青。
天空颤栗,
壁画上的飞天安静。
陈啊妮简评:
“三危如梦”,这个“三危”作为象征之地,而如梦是一个追梦的过程,由此诗人引申出“它像从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刚刚跋涉到此地”,这种引申很大程度 上具有“双层导向意义”。“山脚下/几颗磨圆的石子安静”,在这里石子的呈现也是时间与空间的跨 越及暗示性呈现。第四段和第三段诗人在刻意给文本整体思想“安静”定调于一种修行,在此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动态”着笔。
《敦煌》整首借鉴了象征主义手法,但其精神内核却在现实主义与虚无之间徘徊。它做到了深入浅出,雕饰和自然,文采和质朴,深沉与昂奋,其实都在试图驱动一种“空间”思想情感之内的“起飞”。神韵在词语的游离之间,“回声”在暗过渡之后平添一股深沉之泵力。胡弦善于从宏观体系思想纵深构图运笔,又躬身体察细微之物象的“心理”处境,在诗歌内部思想脉络间虚实相生又在精神情感之上腾挪粘合,这些都很自然的使胡弦的诗歌具备了一种大气度的“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