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词语运用的艺术特色赏析
(2014-08-25 07:01:03)
标签:
情感鲁迅作品鲁迅词语运用拿来主义 |
分类: 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中心活动 |
鲁迅的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精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一笔珍贵的文化思想财富。而鲁迅作品的语言,既是民族语言的基本构成,又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既是个性的表达,又是审美的创造。这是鲁迅作品本身的价值和生命力,也是鲁迅个性人格的魅力和生命力。对于当下的语文学习来说,学习鲁迅作品的语言有利于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写作能力提高和艺术品位的涵养;对未来的发展来说,学生能通过鲁迅作品了解历史、社会和人生,感受社会步履和语言的声音。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一篇典范之作。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作品中重色彩词的艺术运用,不仅可以体现出作品的自然美、社会美,而且可以形象而又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发读者共鸣、愉悦的审美体验。
在鲁迅的作品中,色彩词语运用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鲁迅的作品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鲁迅往往于众多色彩中精心挑选那么两种或热或冷、或明或暗的色彩,描写景物并寄托喜怒哀乐憎的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为了表现百草园的春天,抓住“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等亮色去写,就能充分显示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药》这篇小说中,作者用“乌兰”的天、“青白”的光来渲染阴暗的气氛,为全文奠定了凄冷的基调。在《故乡》一文中,“我”渐进故乡,心情悲凉。作者选择了“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底,这么一组暗色短语,渲染了岑寂、荒凉的气氛,衬托突出了“我”悲凉的心情。
为了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在《社戏》一文中当可以坐大船如愿以偿地去赵庄看戏是时,路上我们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作者选择了“碧绿”的豆麦、“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连山抒写轻快之情。回来的路上,作者选择了“皎洁”的月光、“红霞”满罩戏台、“乌油油”的罗汉豆等表色彩的词凸现了小伙伴们的愉快心情。
在《故乡》一文中为了突出少年闰土朴实、热情、活泼、聪明、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作者选择了“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来写小英雄刺猹的环境;选择了“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写少年闰土健康活泼的形象,表现了我对他的喜爱之情。选择“灰黄”的脸、“红肿”的眼眶、“松树皮”般的手来表现中年闰土的衰老、凄苦、贫困,抒发了作者对中年闰土的同情和哀伤。
总之,学习和体会鲁迅作品色彩词运用的方式和特色,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鉴赏水平,而且有助于总结写作规律,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夸美纽斯指出:“一切语文都不要从文法去学习,要从合适的作家去学习。”作为现代文学的巨擘,鲁迅无疑呐喊出了启蒙者的最强音,他以悲天悯怀的关爱与救世济人的热忱,对现代中国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予以淋漓尽致地抒写,昏睡的国民与觉醒者形象共同构筑了鲁迅作品的精神空间。语文是学生接触母语、感受语言最直接、最丰富的窗口,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母语、对文化的感悟和直觉,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人性觉醒和对美的朦胧意识与永恒追求。语言作为一种存在,是一种心灵疆域的驰骋和生存图景的展布。作家的语言是生存化的,又是生活化的,其生命力正是来自于作品语言本身的生生不息和主题背后的绵延深广。的确,作为经典的代名词,“鲁迅作品所描绘的人生和事件、所议论的那些问题,人们是可以感觉到、感受到的,但它们所能够暗示的内容却是无限的,是鲁迅自己也不一定全部意识到的。它们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经历不断地去补充、去挖掘”,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正是鲁迅及其作品亘古不绝的灵魂震撼点与内在推动力,所以,鲁迅作品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镜子”——折射教师教学的水平,还要成为“梯子”——提供作文做人的示范。
苏老师国学语文班次及课程说明
|
授课内容(下列内容以原本为主) |
|
|
|
国学蒙学 (30次课) |
|
|
|
|
国学史学 (30次课) |
史记、左传、汉书、资治通鉴、唐史、宋史、明史、清史、近现代史等 |
|
|
|
国学文学 (30次课) |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杂剧、明清话本及小说等 |
|
|
|
国学科技 (30次课) |
九章算术、算表、天工开物、梦溪笔谈、齐民要术、水经注等 |
|
|
|
国学医学 (30次课) |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伤寒杂病论等 |
|
|
|
中考语文 (20次课) |
中考说明、中考探究、备考方法、学习指导等(内部精编权威精准教材) |
|
|
|
高考语文 (20次课) |
高考说明、高考探究、备考方法、考试指导等(内部精编权威精准教材) |
|
|
|
阅读指导 (20次课) |
方法(问脉寻径、钻木取火、敲骨吸髓、见缝寻针等)、实践(阅读与思维)、应试(行不过三、A+B+C)等 |
|
|
|
写作指导 (20次课) |
方法(破句、蝉联、三步六分九字定律等)、实践(话与画等)、应试(六大标准、六大特征)等 |
|
|
|
个性目标定制培养(议定) |
国学、阅读、写作、中考、高考、其他等,如提兴趣、提成绩、保状元等个性培养 |
|
|
|
特约辅导 (议定) |
阶段考试考前针对提高、各种竞赛辅导等 |
|
|
|
教师进修(5) |
方法、艺术、修养、论文指导等 |
|
|
|
苏老师简介: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为推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全面开展,苏老师签约为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中心独家开设上表课程,其他机构以苏老师名义开班开课均为不实宣传。
收费说明:上表费用供社会捐助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参考使用,希家长根据家庭经济情况积极向中心捐资助教。募集资金主要承担接待室房租、实验室房租、实验活动经费及外聘人员工资等费用。中国少年科学院和中国少年社会文科学院创建纪念碑上将会刻上积极捐助者的姓名,中心以此对捐助者表示感谢。
咨询报名:01082207380
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中心已启动的项目和活动有:
1.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
培养模式:使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专用教材及学习资料;面授和督导学习。
目标: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彻底告别家教和辅导班。
保障:跟踪十年对其学习和学业规划及指导。
2.三商协调发展培养计划:
培养模式:使用三商协调发展培养计划专用资料;面授和专业训练。
目标:情商、智商、志商协调发展,拥有完美完善人格。
保障:跟踪十年对其进行三商协调发展评价、监测和指导。
3.异地中考高考政策研究及特训实验:
培养模式:在中心接受封闭式全日制特训,精编内部核心教材,专家面授,督导专练。
目标:中考或高考决胜协议目标。(注:中心异地中考高考特训对象有两类:外地回京中高考、在京回原籍中高考考生。)
保障:协议目标实现后再收费,因意外不能实现目标者免试推荐直接进入目标学校就读。
4.中国少年科学院(筹)学员选拔特训实验:
培养模式:在中心接受封闭全日制培养一年,中心对认为符合中国少年科学院学员条件的直接发展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学员,在中国少年科学院培养四年后直接进入国家或者国际前沿重点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参与科技实验活动等。
目标:培养中国未来的科学家或者科技精英人才。
5.中国少年社会文科学院(筹)学员选拔特训实验:
培养模式:在中心接受封闭全日制培养一年,中心对认为符合中国少年社会文科学院学员条件的直接发展为中国少年社会文科学院学员,在中国少年社会文科学院培养四年后直接进入国家或者国际前沿重点实验室从事社会文科科学研究、参与社会文科科学实践活动等。
目标:培养中国未来的社会学家、文学家或社会文史哲科学精英人才。
为推动中心各项目顺利启动并开展,中心特邀请国学语文专家苏玉杰老师及其研究生等在中心马甸接待室长期开展国学公益讲座活动、国学情景剧排演活动、公园公益写作指导活动、中考高考冲刺专题讲座活动等。
报名通过审核后可办理正式报名手续,可与中心签订长期培养协议。
报名方式:邮箱:esac2014@163.com
电话报名:010-82207380凌宇
13264261257
苏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