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权劝学》练习答案

(2022-04-12 08:59:52)
分类: 文言文教学

    孙权劝学练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此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     ,北宋      家,       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二、重点字解释

初(   ),权谓(     )吕蒙曰:“卿(   )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     )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     )邪(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     )耳(    )。卿言多务,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      )。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     )!”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     )别。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1)孙权认为吕蒙掌管军事大权,应该读书学习;(2)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进行推脱,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脱,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使其无法推辞。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通过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和吕蒙结友,侧面表现吕蒙进步之大。(2)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一个人的基础再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学习,就一定能学有所成;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我们不要用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为什么要和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干和谋略所折服,愿意与之结交。另一方面表现鲁肃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4.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

孙权:平易近人、对部下要求严格,对部下殷切爱护,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能听取正确意见,胸怀坦荡,有幽默感,勤奋好学。

鲁肃:真诚,忠厚,讲礼节,敬才、爱才。

5.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的人。

刮目相待:试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6.概括本文的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孙权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鲁肃与吕蒙论议。

7.鲁肃“大惊”,“惊”字写出了鲁肃怎样的心态?说明了什么?

对吕蒙变化的吃惊,由衷地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赞叹;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进步之大。

8.体会鲁肃和吕蒙对话的情味。

鲁肃和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有调侃意味,表现了鲁肃对吕蒙情不自禁的赞叹和吕蒙学有所得的自信和坦然,显示了两人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9.结尾的作用:表现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吕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表现了开卷有益、学必有得的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