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与聚合——高二统考作文谈
(2023-07-18 22:48:50)
标签:
高质学习教学研究 |
分类: 写作探妙 |
一题一技
求同与聚合
——高二统考作文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
高二下期语文统考,考了这样一个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指导年轻学生时,称赞对方是“被教得很好的年轻人”,勤奋并专注于自己的技术,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只是走完演奏流程,而在于演奏时创造自己的意义与贡献。人生亦如此。
(2)我们高中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他们经历着普通大众的亲身经历,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亲身体验,他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所有站在它面前的人。
(3)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以上材料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很值得思辨的作文题目,要写好,关键在于求同与聚合。
首先读材料一:
有两个关联词要注意,一是“但”,一是“亦”。前者表明,重心在“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只是走完演奏流程,而在于演奏时创造自己的意义与贡献”,这表明,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不能仅是“勤奋并专注于自己的技术”,还要“于演奏时创造自己的意义与贡献”,“意义”就自己而言,实是人的价值,“贡献”就社会而言,实是人的社会价值。后者表明,不单从事演奏艺术的人如此,所有的人的一生都如此。这就是要表现出人生的意义和奉献的价值。
接着读材料二:
你会发现这一材料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表明,哪怕是“小人物”,这些人物不单“经历着普通大众的亲身经历,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亲身体验”,他们还有“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所有站在它面前的人(或崇高伟大或卑劣渺小)”的意义与价值。也就是虽平凡,但也有人的作用与意义。
最后读材料三:
你会发现,他就是思想家狄德罗的一句话,从“复合”角度,谈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最后一句话,表明“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现在我们把三个材料作求同分析,你会发现两点:
第一:三个材料都谈到“人”;第二:三个材料都谈到了“人”的发展与成长。当然,这需要你从哲学的层面思考第三则材料,人的内部矛盾(“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决定了人的发展。
有了这样的求同,自然就可做如下聚合:
人生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这是材料的核心,也是聚合的根本,笔者认为只要在这一聚合点之下作角度与立意思考,都是合题的。
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角度与立意:
(从艺术家角度)人的成长,不仅在于个体生命的炫目式闪耀,还在于社会价值的高光显现。
(从文学阅读角度)我虽微光,也可烛照世界
(从思想家名言感悟角度)人可以从“软弱”走向强大,从“盲目”走向光明,从“渺小”走向“伟大”
(从综合角度)人怎样成为“人”,大写的“人”
(从联想角度)写“人”成长的故事或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