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的民本思想

(2017-07-15 15:55:02)
标签:

高质学习

教学研究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国学精华

孟子的民本思想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可以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民本思想就较为浓重。《礼记·大学》中就有得众者得国,失众者失国,而荀子也说:“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在所有的思想家中,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最突出的。

他有这样一则经典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则言论,运用简单、朴素而深刻的思维把“以民为本”的思想阐释得淋漓尽致。在他看来,诸侯国的国君是可以重立的,如果他危害了土神谷神;土神谷神也是可以重立的,如果它们得到了适当的祭祀,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但是庶民是不可动摇的。

在当时社会,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还有掌管命运的神灵,属于被奴役的对象,可是孟子却认为他们存在的依据则是“得乎丘民”。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挑战,表现出可贵的勇气与胆量。从思想层面上,孟子之所以这样比较,在于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正下”的道理。

孟子与齐宣王曾有过一次尖锐的对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答:“于传有之。”

齐宣王又曰:“臣弑其君,可乎?”

这最后一个问题对孟子来说,真是咄咄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孟子似乎陷入了矛盾境地。他将怎样回答呢?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的回答是无比智慧的,他首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由于夏桀、殷纣残害仁义,那么商汤、周武王诛灭他们就不存在以臣弑君的问题。

可以说,孟子的回答锐利而深刻。实际上表明,无道之君是可以诛灭的,因为他已经失却民心。

孟子作了这样的分析: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赢得百姓的心其实很简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这样做,其实就是“仁”或“仁政”。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养民”“护民”“教民”的仁政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

“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

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实是希望统治者注意于民用仁。践履仁政是赢得民心的根本。这样的思想无疑是深刻有力的。

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明白,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影响, 对今天我们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有重要借鉴价值,不能忽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