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语文追梦人
语文追梦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13
  • 关注人气:2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的义利观

(2017-07-14 20:55:04)
标签:

文化

教育

情感

教学研究

高质学习

分类: 国学精华

孟子的义利观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孟子对义利问题的关注,源于他对天下苍生命运的关怀。所以孟子的义利观带有显著的济世利民政治色彩。

孟子的义利观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义利并重,以义为先

当梁惠王开口就言“利”时,孟子便劈头拦截他,说“王为什么开口就谈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显然,在孟子看来,“义”与“利”相比较,应以“义”为先,“义”就是仁义。为什么?王、大夫、士庶人都言“利”,从上至下互相之间只想着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不夺不满足,国家就危险了。因为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满足。这都是先利后义的结果。相反,怀有仁义之心的人不会遗弃父母,怀有仁义之心的人就不会怠慢君王之所急。孟子举例是想表明,如果一个社会人从“利”字当头,大家就会相互坑害;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高扬仁义大旗,大家就会相互关爱。

(二)以义待利,合乎礼义

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宋牼用“利”去劝楚王罢战,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拿“利”去游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因为利高兴而撤回军队,虽然目的达到,但是会造成全国上下“以市道交”的混乱局面。假如以仁义名号去游说,就会君臣、父子、兄弟舍弃私利,怀着仁义之心去互相交往,国君也就能成就王业。

在孟子看来,正确的做法,以“义”待利,不让人与人之间沦为利益关系,。这样社会和谐,仁义价值关怀就会实现。

(三)崇义尚道,舍利取义

孟子说,鸡叫就起来勤勉地行善的人,跟舜是一类,鸡叫就起来勤勉地求利的人,跟跖是一类,区别在于前者“为善”,后者“为利”。人要崇义尚道,多多行善。

孟子还说:“鱼,是我所想的,熊掌,也是我所想也;二者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生,是我所想的,义,也是我所想的;二者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生而取义。

“利”字当头,害人害己,遵循道义,以义为先,则是理想选择。能做到舍生取义,当为高标。

仔细想来,孟子的义利观,表现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崇义尚道,以民为本,让社会成为和谐友好的理想社会。

可以说,孟子的仁义观,凸现了道义至上的理想,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传统观念,却可以启发我们省察惟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