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三笑”
(2014-05-13 21:55:36)
标签:
高质学习教育 |
分类: 高质阅读 |
《逍遥游》“三笑”
四川省绵竹中学
教学《逍遥游》,我们不一定注意其中的“三笑”。其实这“三笑”构成了全文的主体,而且在表现庄子的思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一笑,在第一段。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与学鸠笑什么呢?显然是笑鲲鹏。为什么呢?因为鲲鹏“图南”,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
庄子对蜩与学鸠之笑持什么态度呢?显然是否决。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皆有所待。要“图南”的大鹏须凭借风力,同样“决起而飞,枪榆枋”的蜩与学鸠也需要凭借风力,只是所所凭借的风相对小多了。由此可见,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气息“相吹”的。而蜩与学鸠同是属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类。差别只在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罢了。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的,因而都不消遥。
第二笑,在第二段。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作者对斥鴳的“笑”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可以说,这里的“笑”代表着庄子的笑。庄子是借斥鴳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
第三笑,在第三段。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宋荣子笑什么呢?笑的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为什么笑这些人,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对宋荣子的笑,庄子持什么态度呢?并不完全赞同。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他仍是始终“未树”消遥境界。
就这样“三笑”,庄子在否定与批判中逼出自己的思想。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在他看来,有所待,自不逍遥;要逍遥,就要: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就要“无己”“无功”“无名”。
于是庄子的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哲学观便得以清楚而明白地显示出来,且显得不可辩驳。